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美洲新聞 > 洛杉磯

UCLA-中国周论坛主题演讲:《从黄祸到模范少数民族》

發佈時間:2019年05月15日 06:00 來源:美新社 评论:0條 點擊:5702次

UCLA国际研究及全球事务副校长范芝芳博士(右四)、UCLA亚太中心主任周敏教授(右五)、UCLA东亚语文学系图书馆陈肅馆长(右二)接受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中文和英文版的捐赠

【美新社刘骁宗洛杉矶报道】5月14日,UCLA亚太中心与『中国周』(ChinaWeek 2019)联合举行公共论坛,探讨移民、和美中关系如何塑造华裔美国人生活的话题。


南加华人文史保存基金会执行长陈十美担任主题演讲嘉宾,用英语发表了精彩的《从黄祸到模范少数民族(From Yellow Peril to Model Minority)演讲,获得与会来宾们的好评。


陈十美从南加华人文史保存基金会花费近8年时间编撰的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中文和英文版的内容中节选、精炼,用在其演讲中。演讲结束后,陈十美也与多位编撰成员一同将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中文和英文版捐赠给UCLA亚太中心。

南加华人文史保存基金会执行长陈十美在演讲中提到,华裔是美国最大的亚洲裔群体。我们的祖先早于大多数来自南欧和东欧的移民来到这片土地。我们在美国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1910年,华工在洛杉矶华埠铺设马车轨道。(南加华人文史保存基金会供图)


“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的淘金热期间,第一批重要的华人移民来到了美国。早期的华人移民主要是来自中国广东省南部四邑的农民。他们首先在采矿业工作,然后建造落基山脉西部横贯大陆铁路最困难的部分。然而,19世纪70年代末经济状况不佳以及对“黄祸”的恐惧使得中国移民成为种族主义和排斥的目标,导致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


“因此,中国移民建立了唐人街以实现自我保护和重组了他们在加州唐人街和全国其他城市中心的生活。即使在1943年废除“排华法案”并且美国和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盟友之后,华裔及其成员基本上仍然被排除在美国生活中的参与和同化之外。尽管多年来中国人遭受排斥和严厉的种族歧视,但华裔仍然坚持并继续努力使美国成为一个新的家园。”

1948年洛杉矶华埠一角,将因为建造停车场和高速公里而被拆除。(南加华人文史保存基金会供图)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目睹了美国华裔的显着转变。在人口统计学上,华裔数量呈指数增长 - 从1960年的240,000增加到2017年的500多万 - 主要是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国际移民。目前,美国是东南亚以外最集中的华裔人口的集中地。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移民来自不同的起源,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越南,柬埔寨,老挝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不同地方。他/她们在社会经济背景方面也各不相同,不仅包括低技能农村农民和城市工人,以及身无分文的难民,还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和资源丰富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他/她们不再在唐人街被隔离,而是遍布全国各地,城市中心, 甚至偏远的郊区。”

1980-2010,30年间华裔教职员比例变化图表(南加华人文史保存基金会供图)


“现在,华裔逐渐成功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并在科学,技术和工程,医学和医疗保健,法律,商业和教育方面变得高度可见。在全国范围内,华裔受教育程度超过54%的成年人口已获得学士学位和高级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相较美国平均成年人总数的30%是高出很多的。在劳动力市场方面,近一半的华裔从事专业职业。他/她们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为70,000美元,高于57,000美元的全国平均水平。我们现在有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8位就是移民。”

 

“与唐人街等民族聚居区自我隔离的老人不同,华裔新移民现在已经超越了唐人街的边界,定居在中产阶级的郊区,并改变了这些郊区社区。例如,在洛杉矶大都会市区,他们的存在义为圣盖博山谷的十几个城市的东部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一个罕见而独特的经济文化区,被称为‘中国民族区’,或者‘中国谷’。”

 

“随着他/她们逐渐在新的家园定居,中国移民及其子女正在为美国社会做出重要贡献。这些贡献将在最近出版的历史书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南加华人文史保存基金会执行长陈十美介绍说,《光大传承。南加华人三十年史话》 一书是关于过去三十年华裔美国人在南加州的奋斗过程,和成就和贡献。这是一个团队义工项目,涉及400多位作者和研究人员,并使用各种方法,包括传统和现代记录方式,口述历史,档案和二级数据分析以及媒体数据分析。作为是主编,她利用当天的机会,宣传这本重要的着作。

这个历史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弥合大家对华裔美国人在国家历史的记录中对美国社会贡献的认识差距。这本书包含17章,大约有14,200页,涵盖了民族组织等广泛的主题:社区发展,家庭,政治参与,技术,科学和医学,教育,宗教,商业,大众传媒,文化艺术和体育。陈十美也举例给与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美国华人在政治参与和选举方面的进步: 

1960-2012年华裔民选官员的数量变化。(南加华人文史保存基金会供图)


以2013年底中文版完成后的统计,南加州共有36名华裔美国人在国会和市议会中当选官员。此外,还有37名选举产生的学区教委成员。

美国国会女议员赵美心博士(Congressmember Dr. Judy Chu)(美新社资料图片)


美国国会女议员赵美心博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赵美心的祖父来自广东省南部。她是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三代华裔美国人。她获得了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学士学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主 亚裔美国研究的硕士学位和来自加州职业大学的心理学院博士学位。 1985年,赵美心开始了她作为加维学区教委的政治生涯。 1988年,她在34岁时当选为蒙特利公园市议会议员。2001年,她在加州议会中获得了议会议员。 2006年,赵心美竞选加州平等统一委员会成员并获胜。 2009年,她成为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位来自南加州的女议员。


陈十美也讲述了华裔在慈善事业令人信服的事迹。


中国成语《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牢牢地深植于许多华裔美国人的心中。在书中例举了太多的记录, 其中 

•来自中国的移民谢明先生向南加州大学捐赠了8500万美元用于支持。

•瑞士银行瑞银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香港移民林日昇向罗撤斯达大学的母校捐赠了500万美元,并捐赠了数千美元用于支持我们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太中心的历史项目和活动,包括今天这一个活动。

•父母来自台湾的王文先生和夫人捐赠了200万美元,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了中美关系和交流的资助项目,并支持加州的许多其他慈善以义举。

 

南加州的华人社区也有很多慈善组织。最着名的是佛教慈济基金会。

陈十美也指出,华裔美国人对美国军队的贡献也很显着。华裔参军的事迹可以追溯到内战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了军队。根据蒙特利军事学院的记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超过13,000名中国人在美国陆军和空军服役,尽管当时美国华人人口仅为78,000人。这是17%的比例,远远超越美国其他民族更大的百分比。即使当时有《排华法》,他们仍然在为国家服务。许多人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是忠诚的美国人,以赢得尊重。

 

华裔美国人不仅在商业,科学和技术以及高等教育方面表现出色,而且在体育运动方面也不落人后。例如,關穎珊,她父母是来自香港的移民,是一名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被称为“冰上蝴蝶”。她荣获43种金牌,包括两枚奥运奖牌和五项世界锦标赛。她于2012年入选最高荣誉的美国花样滑冰名人堂。


张德培出生于新泽西州的一个台湾移民家庭,是一位着名的职业网球选手。他赢得了34个职业男子网球一等奖,并获得了世界排名第二.17岁时,他赢得了法国公开赛,成为有史以来赢得大满贯冠军的最年轻的男选手。

陈十美指出,这本书中刊载了许多的成就和贡献。她特别提到其丈夫卢遂显博士。卢博士是理论粒子物理学家,物理和中医教授,双螺旋水和经络水的发明人,以及量子健康研究所的创始人。 30多年来,他与加州理工学院和其他大学的顶尖科学家一起研究并创立了“量子医学”。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保持健康,不要生病或不得不服用药物或接受手术。卢博士通过将量子理论与东西方医学相结合来创造量子医学,成功地开启了这种可能性。

 

在书中,记录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说明了华裔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和成就。无论华裔美国人在哪个领域,他/她们都为使美国成为一个更适合每个人生活的地方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十美最终以美国国会议员刘云平的一段回忆来作结尾。


美国国会众议员刘云平(Ted Lieu)(美新社资料图片)


刘云平是前托兰斯市议会议员,他回忆起他的生活是如何从跳蚤市场摊贩开始走向政治领袖的:我出生在台湾台南,3岁时来到美国。我的父母是移民来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我的家人最终共拥有八家商店。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到乔治城大学,我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走上了高等教育的道路。我积极参与政治,因为我希望能帮助美国的每个人都有与我一样享受到优秀教育成长的机会。


2002年,我当选为托伦斯市议会议员,2011年,我成为加州参议院议员。2014年,我当选为美国众议院议员。


南加华人文史保存基金会副会长、UCLA东亚语文学系图书馆陈肅馆长强调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彰显了华人华侨在美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贡献。这也是本次论坛特邀陈十美做专题演讲,并推介这本书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华人)不说,也许就没有他人会说;我们(华人)不收藏,也许就没有他人收藏;希望大家一起奋斗,不仅要创作好、收藏好、宣扬好华人的故事,从而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好的资料和文献。陈肅馆长这样感叹道。

南加华人文史保存基金会副会长、美国长堤加州州立大学(CSULB)亚洲与亚美研究系荣誉退休教授李三宝博士透露说,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旨在献给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华人子弟及其后代。因此中文版2014年出版,前后历时4年多后,就马上投入到英文版的翻译工作中去。值得庆贺的是,耗时4年不到,英文版也基本编辑成册。书中涉及的人名、组织名、作品名等等,都需要查证无误,方能定稿,为此编辑团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南加华人文史保存基金会副会长及秘书长钟希寅也坦言,翻译中文版时,英文姓名重复的也有不少,因此给人物比对、事件比对、目录索引造成一定困难。

相关报道与链接:

中国周活动重头戏  UCLA-中国周论坛探讨华裔话题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国泰银行寶爾博物館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DSC美芝秀郝琦聯合律師事務所
鄭博仁律師事務所美國奧淇國際金融華埠服務中心凱悅大酒樓銀泰珠寶華興保險權威保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