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美洲新聞 > 舊金山

灣區“跨洋三傑”大型紀念畫展在杭州浙江美術館開幕

發佈時間:2017年03月26日 09:00 來源:舊金山僑報 评论:0條 點擊:2078次
【僑報訊】灣區三位前輩畫家鄭月波、王昌杰、劉業昭的大型紀念畫展“跨洋三傑”3月22日在杭州浙江美術館隆重開幕,展出畫作150餘幅,都來自三位畫家後人。

“跨洋三傑”這一概念由浙江美術館館長斯舜威首次提出。斯舜威表示,該館開館8年多來,舉辦了300多場展覽,這一展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此次大展完全由浙江美術館主導,首次審慎而大膽提出'跨洋三傑'這一美術史的概念。”

灣區“跨洋三傑”大型紀念畫展在杭州浙江美術館開幕。右起:斯舜威、陳力宇、鄭嘉輝、葉雲海、劉憲子、舒建華。 (舒建華提供)

“跨洋三傑”的學術定位不僅反映了三位畫家的藝術成就,也體現了杭州國立藝專早期畢業的前輩從西子湖畔到台灣海峽再跨越太平洋的藝術歷程。據介紹,鄭月波、王昌杰、劉業昭均於上世紀30年代求學於杭州國立藝專(即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受業於林風眠、潘天壽等一代大師指導,40年代渡海赴台,後於60年代旅居舊金山,並相繼開設畫室繼續從事藝術創作。

“跨洋三傑”大展開幕及當日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即國立藝專)、浙江大學的眾多專家盛讚三位前輩的藝術造詣和弘藝海外的成就。浙江美術館原典藏部主任尹舒拉說:“三位畫家經歷相似,但畫風各異,鄭先生是細膩而生動,王先生則嚴謹而瀟灑,劉先生又是清新而雅緻。”美術史學者任道斌稱,綜觀三位畫家畫格,共同有此五心:不忘初心,富有童心,深具愛國鄉心,樂觀開心,又有愛心。他說,這些都是海外優秀中國藝術家的共性。潘天壽紀念館館長陳永怡指出,1929到1939年,被稱為杭州國立藝專的黃金十年,三位前輩都是全才型的畫家,代表了中國美院早期的教學成就。中國美術學院韓璐教授、毛建波教授、孔令偉教授、傅新生教授,浙江大學池長慶教授,以及加拿大皇家藝術學院劉榮黔院士也都在發言中肯定“跨洋三傑”美術史概念的準確性和意義。中國美院副教授王犁說:“這個概念完全成立,研究三位學長,我深感自豪。”

參與協辦此次大展並擔任聯合策展人的矽谷亞洲藝術中心館長舒建華指出,浙江美術館是中國國家重點美術館,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年主政浙江時親自選址和親手奠基。他說,灣區三位前輩畫家作品能被接納,並獲得“跨洋三傑”的美術史定位,與眾所周知的“渡海三家(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並稱,這是灣區中國藝術界值得銘記的一天。

當天,鄭月波之女鄭嘉輝、之婿陳力宇,王昌杰之婿葉雲海,劉業昭侄女劉憲子出席了開幕式並剪彩,並向浙江美術館捐贈了各15幅畫作。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国泰银行寶爾博物館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DSC美芝秀郝琦聯合律師事務所
鄭博仁律師事務所美國奧淇國際金融華埠服務中心凱悅大酒樓銀泰珠寶華興保險權威保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