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青少年移民幫派份子不知後果,下手更加凶殘。翻攝自網路。
上週三,4個青少年的屍體在紐約長島一處樹林裡被人發現。他們被人用大刀砍得難以辨認,兇殘手段連資深刑警都覺得怵目驚心。相關人員調查後發現,這是移民幫派份子為爭奪地盤,所犯下的恐怖暴行。
美國是個大熔爐,移民青少年加入幫派並犯罪,一直是許多父母心中的害怕發生的夢靨。包括華裔在內,有些父母花了大筆金錢移民,只希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卻發現孩子不但沒有達成心中的美國夢,反而走上黑幫這條不歸路。事實上,的確有許多黑幫向年輕移民招手;為何這些孩子容易成為染黑的一群?《蘋果》專訪任教於UCLA公共事務學院的教授亞布蘭斯(Laura Abrams),希望了解其背後的原因。
「大多數加入幫派的年輕移民,都是為了尋求社會認同、安全感、以及自我保護」。亞布蘭斯表示,移民在來到新的國家時,常會面對權力的重新分配、以及人際互動方式改變等問題,「這都會讓孩子們感到新環境給他們的威脅感大大提高」。
對新移民來說,這樣的威脅感會讓人想要找與自己相似的朋友聚集;但是時間久了以後,所謂的「聚集模式」有可能變得越來越組織化,而逐漸形成了所謂的幫派。「許多年輕移民加入幫派,都是覺得自己可以從中得到利益」。亞布蘭斯強調,這種利益指的不只是金錢上的好處,也可能是社會性或是人際關係層面上的,「透過同樣的語言以及打扮、肢體動作等,幫派份子能夠享受權力的感覺,因為周遭人都對他們有所恐懼」。
亞布蘭斯說,融入幫派的過程,也可以被視為一種「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或翻成文化適應) 。所謂的「文化涵化」,就是指一個人在適應新的社會規範、語言、與行為的過程。對許多年輕新移民來說,他們在適應社會主流文化的同時,也會接觸幫派文化,來讓自己取得更有權力的社會角色。「尤其在洛杉磯的許多地區,來自不同地方的移民時常必須爭奪有限的資源,結成地方幫派是一條捷徑」。亞布蘭斯強調,由於青少年不了解幫派的嚴重性以及社會責任,往往只看到當下的好處就加入了,「這樣的想法,學校與父母根本難以約束」。
「部分華裔父母認為教育的責任主要在於學校,這是不切實際的」。亞布蘭斯強調,在不同的文化中,父母對公立學校的期望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以洛杉磯地區來說,學校系統根本無力負擔這樣的教養期望。她表示,許多位於市中心的學校裡,一個輔導員可能要面對400個學生!「怎麼可能有辦法一個個去注意」。
那麼初來乍到美國,要如何避免讓孩子們學壞?亞布蘭斯認為,在大多因素難以控制的情況下,選擇良好的社區居住,絕對是父母避免孩子誤入歧途的最好方式。她強調,新移民面對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社交困難等情況,都很容易有所恐懼,而住在複雜社區更會讓這樣的情況雪上加霜。「不是一定要住在名貴社區,但只要能讓環境單純化,孩子就不容易學壞」。看來「孟母三遷」的道理,亙古不變、中外皆然。(陳志豪/洛杉磯報導)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