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原標題:美國“更嚴技術封鎖”來了!最先遭殃的卻是……
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11月19日出臺了一份被稱爲“可能是歷來最嚴格”的技術出口管制先期通知,並就這一管制方案向公衆徵詢意見。
該方案將在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計算、機器人、臉部識別和聲紋技術等14類新技術領域實施技術出口管制。雖然通知沒有點中國的名,但“美國之音”稱這一措施將使中國面臨更嚴密的技術封鎖,報道還得意洋洋地稱依賴美國技術的一些中國公司“可能遭滅頂之災”。
不過,令美國人沒想到的是,美國高科技公司卻因這一舉措而成爲最先遭殃者,當天美國多家科技公司股價大跌。多名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稱,技術發展最終要面對市場纔有持續性,美國要把中國大市場拒之門外,相當於也減少了本國技術發展的可能性。而且技術管制只可能一時起作用,封鎖只會倒逼中國自力更生、推動獨立自主的技術發展道路。
“中國或面臨更嚴封鎖”
美國商務部19日發佈通知,向公衆徵求對新興技術進行出口管制措施的意見。通知稱,對美國國家安全來說,控制新技術(外流)是至關重要的。公衆提交意見的截止日期是12月19日,美國商務部和其他審查機構將根據徵詢到的意見來評估、更新出口管制清單。
“美國發布更嚴技術出口管制先期通知,中國或面臨更嚴封鎖。”“美國之音”20日稱,這“或是歷來最嚴格的技術出口管制”, 報道稱,該通知沒有直接提及中國,但預計中國將是受此影響最大的國家。很多中國高科技公司賴以生存的芯片將面臨新的封鎖。華爲芯片技術被爆一半以上來自美國,中興公司的芯片供應也依賴美國芯片企業,美國可能會斷絕供應的消息曾讓人擔心中興或遭滅頂之災。
英國《金融時報》20日稱,美國商務部採取這一措施的背景是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持續升級,這已經超出了對工業商品徵收關稅的貿易戰範疇。川普政府越來越擔心所謂的中國竊取知識產權和強迫技術轉讓。此前,美國一度宣佈禁止向中興公司出售芯片,美國幾周前還將福建晉華集成電路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名單,指責該公司從美國芯片製造商竊取知識產權。
技術管制重擊硅谷
“美國的技術保護主義”,德國《經濟新聞報》20日表示,美國小小的規定將引發重大的變化。這是美國保護主義新的形式——技術保護主義。這會造成四大影響:一是影響美國與中國等技術合作;二是對出口的影響,美國技術產品出不了國門,美國貿易逆差可能更難消除;三是對外國投資和收購的影響,外國投資將受到嚴格國家安全審查,與此同時,美國一些初創企業也可能喪失資金來源;四是影響科技人員在美國高科技企業和研究所的工作。
不過,美國政府這一舉措,首先遭殃的卻是美國的科技公司。受消息影響,美股半導體指數(SOX)19日大跌3.86%,其中芯片股美光科技大跌超6%,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很高的美股人工智能芯片龍頭英偉達公司股價暴跌12%。由於市場分析人士一直擔心該公司會遭到美國出口管制,近幾周來英偉達股票持續下跌,目前該公司股價已較其今年10月初創下的歷史最高下跌超過50%。19日,美國其他科技股也大幅收跌,美國科技巨頭蘋果、臉書、亞馬遜、谷歌等股價下跌都超過3%,從一年內的高點下跌20%以上,蒸發市值近1萬億美元,進入“技術性熊市”。
“美國技術管制重擊硅谷”,德國新聞電視臺20日稱,美國政府範圍如此之廣的技術出口管制,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硅谷。報道引述國際貿易專家的話稱,考慮到美國公司與中國公司以及全球範圍內非美國公司之間的投資和技術交流的密切程度,這些新的管制措施將對美國科技公司現有的和將來的技術研發項目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美國跟蹤分析各國貿易法律和政策的“全球貿易博客網”稱,美國嚴厲的新技術出口管制不僅限制了出口,而且還限制將這些技術透露給外國公民,即使他們在美國境內。根據商務部制定的控制標準,非美國公民或持綠卡的人需要獲得許可才能在這些新興技術領域參與研發工作,這將給依賴外籍工程師的硅谷高科技企業帶來極大困擾。
美國管控制裁壓不住中國創新
“中國半導體產業開始自力更生。”法國國際廣播電臺19日稱,由於美國的技術管制和制裁,中國企業與投資,正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自力更生”方針,減少對海外技術的依賴程度,加速推進自主開發。報道稱,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市場,按金額計算佔全球的4成。中國提出了到2020年將半導體自給率提高至40%、2025年提高至70%的目標,併爲此出臺了所得稅減免5年等優惠政策。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這麼做實際上是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實事求是地說,對中國一些領域的產業升級和突破會有負面影響,但是你越封鎖,反而會倒逼中國加快自己的技術研發步伐,從長遠來講反而是推進中國的自主研發。宋國友說,技術研發不僅是技術問題,最終要面對市場,技術發展纔可能有持續性。美國把中國巨大的市場拒之門外,相當於也減少了本國技術發展的可能性,使得一些技術研發不具有市場應用的基礎,對美國也會有負面影響。
“美國科技管控制裁壓制不住中國式創新。”《日本經濟新聞》稱,由於美國製裁,遭受打擊的是中國製造並向美國出口的貿易部分,但並非正逐漸成爲中國發展核心的創新部分。中國科技發展和創新的一大原因是其13億人的巨大市場。實際上,中國已經獲得了自發性的創新基礎,中國在專利申請件數上幾乎與美國並駕齊驅,在研發投資和高科技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上也在猛追。在技術轉型期,與監管和現有產業羈絆較多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更容易向新時代過渡。
報道稱,與此同時,由於移民限制和對美投資限制的強化,面臨增長放緩風險的或許是美國。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研究理事桑津浩太郎稱,在美國,推動創新的人才正流向中國和其他國家。最近硅谷的初創企業減少,所謂“硅谷觸頂現象”或許就是這種情況。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