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美新社洛杉磯訊】10月24日晚,華美博物館再次舉行燭光晚會,以花圈、燭光、敲鐘等方式追悼147年前洛杉磯市華埠大屠殺之18名無辜受難者。華美博物館之友會會長李占士、洛杉磯城歷史紀念區委員David Louie、國會眾議員趙美心博士、前洛杉磯縣社區學院學區教委副主席伍國慶,同源會、社區代表李承霖等逾百人出席。
李占士致詞時介紹舉辦悼念會之重要,他簡述1871年10月24日於洛杉磯市華埠發生的一場種族衝突對峙事件,數小時內,17名華裔男子和一名15歲華裔男孩死亡,他們成為美國歷史上密西西比河以西最大規模之一的種族屠殺受害者。他表示,美國歷史教科書不會記載這段華人慘遭殺害之史實,期望每年舉辦悼念儀式,讓美籍華人子孫後代知道歷史真相,致力爭取及保障華人之權益。
根據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事件源自拉丁裔警員與一名白人男子羅伯特湯普森(Robert Thompson)在華人聚居之華埠與堂口成員發生槍戰開始。儘管洛杉磯警方曾經告誡湯普森遠離華埠,但他卻持槍到一家華人商店大樓進行亂槍數射,結果在交火過程中被槍殺。該事件引發了一場持續三個小時的騷亂,500名暴徒進入華埠對華人商家及個人進行掠劫,殺戮他們所遇到的華人。據說其中一名受害者是華人醫生,因為他手上有一枚珍貴的戒指,結果左手的一根手指被割斷。
造成種族之間關係緊張的根源,是當時美國內戰後西部各州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不穩;事件正值發生在1882年「排華法案」通過之前,其時反華情緒日益高漲。大規模騒動傷亡事件之後,大陪審團的調查引起全國關注。八名涉案男子被起訴及被判到聖昆廷監獄服刑。但一年之後,加州最高法院推翻了判決,他們全部獲釋。
國會眾議員趙美心博士發言表示,當年的華人先軀在美國主流社會沒有地位,才會受到磨難及殺害,經過一百多年來的奮鬥努力,美籍華人在政府各部門佔有一席位,各種民權組織、民間社團都為了保障權益而努力不懈,為今天的自由、生活奠定基礎,這是得來不易的事情,必須好好珍惜,大家更要悼念當年的受難者,避免錯誤的悲劇再次發生。
前洛杉磯縣社區學院學區教委副主席伍國慶
前洛杉磯社區學院理事伍國慶、社區代表李承霖等分別發言,呼籲華人社區汲取教訓,引以為鑑,捍衛及保障華人應有之權益,促進族裔間之和諧。
華美博物館之友會名譽會長阮桂銘(右)將18位遇害者之名字逐一誦讀出來,包括:Ah Wing、Ah Cut、Johnny or Joung Burrow、Wa Sin Quai、Leong Quai、Ah Long、Dr.Chee Long (Gene) Tong、Chang Wan、Wan Foo、Tong Won、Ah Loo、Day Kee、Ah Waa、Ho Hing、Lo Hey、Ah Won、Wing Chee、Wong Chin。
每唸出一個名字,華美博物館之友會第二副會長梅元宇(左)就敲響銅鐘,全體默哀片刻,祈求受難者早登極樂。
接著,李占士、David Louie持著花圈,帶領著嘉賓及民眾前往當年慘案所在地進行默哀及三鞠躬儀式,會場氣氛莊嚴肅穆,民眾在沉重的心情中漸漸散去。
(圖文由華美博物館/Ambrose Leong提供)
關於華美博物館:位於歷史悠久、1890年建造之嘉尼爾大樓內,該大樓是洛杉磯歷史悠久之華埠僅餘建築物,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逢星期一、感恩節、聖誕節和元旦休館。查詢詳情,請瀏覽www.camla.org。
相關報導與鏈接: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