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原標題:德國難民政策引發內訌 聯合政府或面臨垮臺
德國政府內政部長霍斯特·澤霍費爾18日對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下最後通牒:月底前必須就應對非法移民向歐洲聯盟提出管控更嚴格的政策方案,否則他將下令立即遣返一批“非法入境”難民。
澤霍費爾是基督教社會聯盟主席,基社盟與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是結盟73年的姊妹黨。德國政界人士說,澤霍費爾直接挑戰默克爾的權威,雙方如果無法達成妥協,聯合政府可能面臨垮臺危機。
[兩週期限]
基社盟要求嚴格禁止已在歐盟其他成員國做入境登記的難民入境德國,18日在慕尼黑市召開領導層會議,決定給默克爾兩週時間醞釀,歐盟6月28日至29日召開首腦會議討論修訂移民政策後,再考慮由內政部下達禁令。
澤霍費爾在會後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們祝總理好運。”
他說,最近聽說一些已被德國拒絕避難申請並禁止入境的難民進入德國。無論歐盟峯會作出何種決策,他都會下令遣返這類難民。
默克爾18日說:“基民盟和基社盟有共同目標,即更好地組織和引導移民進入我國,同時大幅減少入境德國的(非法移民)人數。2015年發生的(難民潮)情形不能、也不會重現。”
她強調反對德國單方面停止接收難民,因爲那等於向鄰近國家轉移負擔,“將引發負面的多米諾效應,既傷害德國,也使歐洲團結受到質疑”。
德國內政部數據顯示,2017年18.6萬人申請避難,比2016年28萬人減少33%,較2015年高峯期的89萬人大幅回落。
[選情憂慮]
澤霍費爾所持難民政策立場日趨強硬,緣由是擔憂10月地方選舉。基社盟在德國最富裕的巴伐利亞州長期執政,主張嚴控移民的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民意支持率漸漲,威脅基社盟根基。
基社盟1945年組建,僅在巴伐利亞州發展組織,在聯邦議院與基民盟組成聯盟黨議會黨團。一旦“分手”,前者在巴州政界的影響力、後者在聯邦議會的優勢地位都將變弱。
不願公開姓名的基民盟人士告訴德國《圖片報》,一旦澤霍費爾執意違逆默克爾,可能被解除內政部長職務,意味着基民盟與基社盟“決裂”、聯合政府繼而崩潰。
澤霍費爾18日所言顯示類似擔憂:“沒有人希望執政聯盟終結、聯盟關係破裂或政府垮臺。”
自2015年以來,上百萬中東、非洲難民涌入德國,引發民衆不滿。去年9月聯邦議院選舉中,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以及老牌政黨社會民主黨得票率爲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低。組建不過5年的德國選擇黨躍升爲議會第三大黨。
幾經波折,聯盟黨與社民黨再次聯合組閣,新一屆政府今年3月成立。
[火上澆油]
德國政府起內訌,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不忘火上澆油。
川普18日在社交媒體“推特”寫道:“德國人民對他們的領導人倒戈相向,移民問題正在動搖柏林已然弱不禁風的執政聯盟。德國犯罪率不斷上升。歐洲各國犯了大錯,它們允許數以百萬的人涌入,用激烈、暴力方式改變這些國家的文化!”
然而,德國內政部上月發佈的犯罪率統計數據顯示,德國2017年犯罪案件數量比前一年下降5%,爲1992年以來最低。川普的說法顯然不實。
川普攻擊德國或許意在自我辯護。他的移民管控舉措正受到輿論猛烈批評。美國司法部4月起奉命執行“零容忍”政策,大批移民兒童被執法人員強行帶離涉嫌非法越境的家人,滯留邊境附近臨時安置點,引發是否人道的爭議。
難民危機在一些歐盟國家激起排外情緒,歐洲國家2015年以來舉行的選舉中,反移民政黨得票率顯著上升,衝擊傳統政黨地位。匈牙利、波蘭、奧地利、意大利等國現任政府主張嚴格控制外來移民,強烈反對歐盟強制“攤派”難民。
默克爾18日和19日分別面見意大利和法國政府首腦,協調歐盟移民政策立場。
德國《世界報》悲觀地預測:“她(默克爾)要是能在下次歐盟峯會成爲贏家,幾乎可以稱作奇蹟。”(沈敏)(新華社專特稿)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