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圖片來自網絡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12月25日報道,美國白宮近日公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2017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生效。該法案首度明確納入美臺高級軍事交流章節,未來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以上級別文官”與“現役軍官”將可赴臺交流,也突破目前台灣“國防部長”不得訪問華盛頓的限制。
趕在耶誕節假期前,奧巴馬簽署《2017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這項法案由聯邦眾議院12月2日以375票對4票同意通過後,參院8日以92票贊成、7票反對通過,送交奧巴馬簽署生效。法案能順利通過,與近年不斷推動美臺軍事交流的參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翰·馬侃(John McCain)為主要推手有關。
對於奧巴馬簽署《2017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中時電子報》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時殷弘表示,奧巴馬這麼做會讓中美間的台灣問題變得更加敏感尖銳,因為臺美軍事交流是大陸十分忌諱的,雖然不至於推翻“一中原則”,但這是在打“擦邊球”,對“一中原則”的實際貫徹造成嚴重損害。
而《中時電子報》採訪的另一位專家——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郭憲綱則表示,奧巴馬選擇在下臺前簽署《國防授權法案》,為美中臺關係增添更多不穩定因素,北京定會向美方抗議,畢竟該法案的簽署,可能會讓台灣當局認為美國將成為台灣後臺,蔡英文也更不可能承認“九二共識”。
郭憲綱認為,按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國是必須對臺減少軍售的。奧巴馬簽署《國防授權法案》不僅違反公報,更不利於中美關係和平發展,他認為此舉無疑為特朗普開啟臺美軍售的方便之門,美國對臺軍售不僅增加,武器品質也必然有所提升,但北京絕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解放軍會持續強化軍備,臺海軍備競賽也隨之而來,最終可能迫使北京選擇武力統一。
也有台灣學者對於法案持悲觀態度。有台灣軍事專家對《中時電子報》表示,法案其實跟現在差不多,這只是將讓臺美交流放在臺面上,讓臺美關係看起來比較好,同時傳達給大陸訊息。
對此,中國外交部25日回應,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美方上述法案涉臺內容儘管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完全不能接受。大陸學者郭憲綱則分析稱,美國此舉無疑為特朗普開啟臺美軍售的方便之門,臺海軍備競賽也隨之而來,最終可能迫使大陸考慮“武力統一”。
中方回應:干涉中國內政 完全不能接受
這項國防授權法就是美國國防部的預算案。據臺媒報道,這項法案由美國聯邦眾議院本月2日以375票贊成、4票反對通過後、聯邦參院8日以92票贊成、7票反對通過。國會參、眾兩院通過後,送交白宮,而奧巴馬當地時間23日簽署,讓美、臺高階軍事將領及國防官員的交流首度入法生效。
這項法案的第1284節指出,“美國與台灣之間高級軍事交流”章節,美國國防部應計劃美臺間高級軍官與資深官員交流,地點包括美國、台灣兩地,以改善美臺間的軍事關係。條文中的“資深軍事將領”指現役將官與挂階人員,資深官員指的是五角大廈任職的助理部長及更高階的官員。
雖然奧巴馬簽署該法案,但由於國會由共和黨掌控,這項國防預算案基本等於妥協之下的版本。奧巴馬對這筆總額達到6187億美元的國防預算表示“失望”,他以一項長篇聲明,表達對法案部分內容的異議;在軍隊調薪與擴員幅度上,也與美國政府原先提出的規劃有所差異;此外,奧巴馬想要關閉古巴關塔那摩監獄的願望,在明年1月卸任前也恐難達成。但該聲明並未提到“美臺軍事交流”部分。
對此法案,臺當局“國防部”表示感謝,並稱期待雙方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持續合作,借由進一步深化實質交流。
美國眾議院2日通過該法案時,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曾表示堅決反對。楊宇軍指出,台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中方堅決反對美臺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反對美國對臺軍售,這一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美國國會強開歷史倒車,強推美臺軍事交流,這種做法干涉中國內政,破壞臺海穩定,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最終也必將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
23日奧巴馬簽署該法案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此表示:
我們堅決反對美國“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有關涉臺內容,並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我們對美方簽署該法案表示強烈不滿。
台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純屬中國內政。美方上述法案涉臺內容儘管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完全不能接受。我們敦促美方恪守在台灣問題上向中方作出的承諾,停止美臺軍事聯繫和售臺武器,以免給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造成損害。
大陸學者:美國立法將逼大陸考慮“武統”
據台灣《旺報》報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郭憲綱24日指出,奧巴馬選擇在下臺前簽署《國防授權法案》,為美中臺關係增添更多不穩定因素,大陸定會向美方抗議,畢竟該法案的簽署,可能會讓蔡英文當局認為美國將成為台灣後臺,蔡英文也更不可能承認“九二共識”。
郭憲綱認為,按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國是必須對臺減少軍售的,奧巴馬簽署《國防授權法案》不僅違反公報,更不利於中美關係和平發展,他認為此舉無疑為特朗普開啟臺美軍售的方便之門,美國對臺軍售不僅增加,武器品質也必然有所提升,但大陸絕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解放軍會持續強化軍備應對,臺海軍備競賽也隨之而來,最終可能迫使大陸選擇“武力統一”。
國務院參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教授時殷弘24日受訪表示,奧巴馬這麼做會讓中美間的台灣問題變得更加敏感尖銳,因為美臺軍事交流是大陸十分忌諱的,雖然不至於推翻“一中”原則,但這是在打“擦邊球”,對“一中”原則的實際貫徹造成嚴重損害。
對於大陸是否會採取後續動作,時殷弘認為,大陸目前對特朗普較有耐心,可能會口頭抗議,但不會採取太大行動反應,一切要等特朗普上臺一陣子磨合後再説。但如果特朗普上臺仍對大陸不友善,大陸必定也不會對台灣太好。
中國人民大學美研中心副主任李慶四指出,此舉無疑為中美關係再蒙上一層陰影,也表明美國對中國的施壓效果不佳,只好猛打“台灣牌”。李慶四認為,奧巴馬在外交建樹不多,尤其重返亞太政策的成績不明顯,“下臺之前臨門一腳,某種程度想要扳回一城”。
臺學者:臺對美予取予求 自我設限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研究員湯紹成25日在《中國時報》撰文指出,法案通過表面看來是對臺友好的措施,但結果是福是禍,目前尚難預料。台灣是美國用來抵制大陸崛起的“相當好用的籌碼”,但特朗普和蔡英文的一通電話就導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後續必定還會有一系列不利台灣的行動發生。文章稱,從台灣的角度看,蔡英文政府“親美遠陸”的政策使得台灣的戰略縱深巨減,只能讓美國予取予求,臺方毫無制衡的能力,自我設限的結果讓台灣未來的發展堪慮。
另據台灣《旺報》報道,台灣軍事評論員楊于勝24日受訪表示,除高階軍文職來訪部分視為突破外,其餘交流項目早已進行,都是“老調重彈”,而關鍵技術轉移部分,“裏面有談嗎?”
臺軍事專家施孝瑋則認為,美國不會因而支援台灣國防自主所需要的技術,法案“其實跟現在差不多”,“其實能弄得成早就弄成了”。不過就高階官員訪台部分,過去美國國防部門現任官員能夠訪台的層級受到一些限制,通過這項法案,相對讓臺美軍事交流“更接近現況”。
施孝瑋指出,目前美臺軍事交流是在雙方默契下進行,未主動對外公佈,如臺“國防部前副部長”楊念祖曾赴美國,臺軍方高層都到過美軍單位參訪,將已進行的交流臺面化,有點大方公佈的味道。
楊于勝也表示,這只是將讓臺美交流放在臺面上,關係看起來比較好看,特別在政治意涵上,傳達訊息給大陸,美國還是支援台灣,不要輕舉妄動。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