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今日焦點 > 國際

美“癌症疫苗”老鼠試驗治愈率97% 人體試驗仍未知

發佈時間:2018年04月18日 00: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评论:0條 點擊:3197次
美國“癌症疫苗”老鼠試驗治愈率97%

  研究組計劃招募15名患者進行試驗;專家稱,人體試驗能否成功仍未知,癌症疫苗離臨床應用還很遠

  新京報訊 (記者許雯)近日,《重磅!美國癌症疫苗研發成功,徹底根治率達97%》的文章在朋友圈熱傳。文章稱,斯坦福大學研發成功新型癌症疫苗,打一針疫苗就可讓全身癌細胞消退。

  記者查詢發現,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網站曾對該研究結果進行報導,報導顯示,該疫苗在老鼠身上的試驗治愈率達97%,預計今年開展人體試驗。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該研究結果來自老鼠試驗,人體試驗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數,“癌症疫苗”離臨床應用還很遙遠。

  “一針讓癌細胞完全消失”熱傳朋友圈

  “打一針就能讓患者全身癌細胞完全消失,這應該是所有癌症患者及家屬做夢都想看到的。”在“爆款”文章《美國癌症疫苗研發成功,徹底根治率達97%》的開始,作者開門見山地告訴網友,這樣的夢想正在走向現實。

  文章發表后引發網友和業界關注。截至昨日,文章閲讀量已超10萬+,3萬多次點贊,並先后被多個自媒體公號轉發,其中不乏醫學領域的行業類公號,記者注意到,湖南省湘潭市第六醫院微信公號也轉發了該文章。

  其他自媒體文章中,該研究成果更加“令人振奮”:新型癌症疫苗1年內或問世,一針下去,97%的腫瘤都消了,還無副作用。有網友評論,“這要是成功了,那治療癌症就跟治感冒一樣了”。

  將招募15名患者進行臨床試驗

  昨日,新京報記者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官網找到了研究成果的發布消息。在《癌症“疫苗”可消除小鼠腫瘤》(Cancer'vaccine'eliminates tumors in mice)的文章中,該研究主要作者、斯坦福大學醫學院腫瘤學教授Ronald Levy博士介紹了研究過程及試驗結果。

  據知名癌症科普作者“菠蘿”介紹,Ronald Levy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癌症免疫抗體療法的鼻祖之一,因為他的研究直接帶來了治療淋巴瘤的免疫靶向藥物“美羅華”。

  該研究成果發表於今年1月31日。文章內容顯示,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在老鼠體內不同部位移植了兩個淋巴瘤腫瘤,並將微量的兩種免疫刺激劑直接注射到其中一個腫瘤中,以激活腫瘤內的T細胞(人體免疫細胞的一種)。“當我們同時使用這兩種藥物時,老鼠全身的腫瘤都消退了。”研究人員介紹,注射癌症“疫苗”后,包括另一處未經注射的轉移灶在內,老鼠體內的所有腫瘤都被清除了。

  研究人員介紹,接受試驗的90隻老鼠中,有87隻的癌細胞被清除。雖然有3隻老鼠的腫瘤復發,但在第二次治療后腫瘤也消除了。研究人員在患有乳腺癌、結腸癌和黑色素瘤的老鼠身上也看到了類似結果。

  談及該方法的治療優勢,Ronald Levy在文中说,局部應用少量的此類藥物可以作為一種快速且相對便宜的癌症治療手段,並且不太可能造成全身免疫刺激經常出現的副作用。

  記者注意到,該研究尚未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研究組表示將在今年底招募15名低度惡性淋巴瘤患者進行試驗,如果試驗成功,該方法將在更多不同類型的腫瘤患者上進行測試。

  釋疑1 是否為醫學界重大突破?

  基於傳統研究方法的部分創新,算不上重大突破

  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副主任王月丹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斯坦福大學研究中注射的兩種免疫刺激劑為OX40抗體分子和CpG寡核苷酸。OX40抗體可以促進T細胞的活化,並引起對癌細胞的抵抗和攻擊,而CpG寡核苷酸是提高固有免疫應答的佐劑,可增加T細胞表面OX40抗體的表達,它在疫苗中的應用已有十余年時間。

  “研究者使用CpG和OX40抗體這兩種佐劑,能夠促進腫瘤組織中原本就存在的T細胞活化,然后殺死腫瘤,對腫瘤有特異性的T細胞在消除腫瘤以后,還能夠從原來的部位出去,找到在體內轉移的腫瘤,然后把它殺死,這就是試驗的原理。”王月丹解釋说。

  “CpG和OX40抗體都是此前腫瘤免疫治療中用過的,不過過去是單獨使用,這次研究者把兩者結合起來注射是首例。另外,此次試驗運用了腫瘤內部的局部注射,不同於以往靜脈給藥等方式。”在王月丹看來,從科學研究角度來看,研究提出的“OX40抗體+CpG”的局部疫苗注射方法,是基於傳統研究方法的部分創新,算不上重大突破。

  釋疑2 人體試驗成功率有多高?

  老鼠和人的癌症病發機理不同,成功可能性不大

  “試驗在人身上能否成功還是疑問。我希望他們人體試驗能成功,但成功的希望不大。如果試驗成功了,進一步擴大試驗範圍后,再複製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王月丹認為,現在说“癌症疫苗”可以治愈癌症,為時尚早。

  實名認證信息為“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博士”的微博博主@寶妮昨日也表示了質疑。她認為,很多試驗在老鼠身上成功,並不代表到了人身上就一定會成功,尤其是癌症。首先,老鼠和人的很多癌症病發機理不同,所以在免疫系統的反應上也存在很大差異。其次,人體的腫瘤大小和老鼠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很多臨床研究發現去除腫瘤並不徹底也是由於兩者之間的差異。

  知名癌症科普作者“菠蘿”日前也撰文表示,此次研究離臨床應用還差得很遠。除老鼠和人之間存在的物種差異外,“菠蘿”指出,人體腫瘤還存在異質性。人體內的腫瘤通常是經過10至20年進化形成,每個癌症病人身上通常也有很多個特性不同的腫瘤同時存在,這種現象被稱為“腫瘤異質性”。 由於異質性存在,有時抗癌藥只能殺死90%人體癌細胞,而不是100%,這導致腫瘤耐藥和復發。但實驗室用的老鼠腫瘤模型,幾個禮拜就長起來了,沒有進化過程,腫瘤細胞來源單一,不是多種混合。因此,藥物一旦起效,很容易殺死99%,甚至100%的癌細胞。

  在文中,“菠蘿”直斥所謂“美國癌症疫苗研發成功”是標題黨,在他看來,更準確的表述應該是“癌症疫苗在動物模型身上效果挺好,幾十隻小老鼠身上的一點點小腫瘤消失了。”

  ■ 科普

  不新鮮的“癌症疫苗”

  事實上,所謂“癌症疫苗”並不新鮮。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主管醫師、知名疫苗科普作者陶黎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體內時刻都存在癌變的細胞,免疫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免疫監視,識別出這些壞細胞后消滅它們。患者之所以得癌症,很關鍵的一個原因是免疫監視功能出了問題。目前治療癌症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恢復免疫系統對所有癌細胞普適的免疫監視功能。

  實際上,疫苗分為預防型和治療型兩種,與公衆熟知的預防型疫苗(如乙肝疫苗)不同,“癌症疫苗”是治療型疫苗。王月丹表示,所謂一針消除所有癌細胞的“萬能疫苗”實際是非特異性疫苗。特異性疫苗是指針對某種特定抗原的疫苗,比如乙肝疫苗只針對乙肝病毒,打乙肝疫苗是預防不了脊髓灰質炎的。與之相對的,非特異性疫苗沒有針對的對象,而是整體提高機體的自我免疫力。簡單來说,其工作原理是調動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去和腫瘤鬥爭,而不是自己出馬去“殺”死癌細胞。

  與手術切除、化療、放射線治療等傳統腫瘤治療方法不同,這種調動機體免疫系統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力的免疫療法,正成為目前腫瘤治療的新方向。2015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針對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樹突狀細胞免疫療法,這也是全球首個腫瘤治療性疫苗。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国泰银行寶爾博物館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DSC美芝秀郝琦聯合律師事務所
鄭博仁律師事務所美國奧淇國際金融華埠服務中心凱悅大酒樓銀泰珠寶華興保險權威保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