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美洲新聞 > 紐約

2017年十大詐騙類型 假冒身分騙財居榜首

發佈時間:2018年03月02日 02:09 來源:星島日報 评论:0條 點擊:4358次

信用卡詐騙是最常見的案件,並且數量不斷增長。 


聯邦貿易委員會昨(1日)公布2017年十大詐騙類型,其中位居榜首的是假冒身分的騙局。聯邦貿易委員會每年都會公布常見詐騙類型,希望能夠藉此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安全意識,普及防騙知識。


根據聯邦貿易委員會提供的數字,去年接到最多投訴的是有關假冒身分的詐騙案(Imposter Scam),約有35萬分投訴。聯邦貿易委員會接到的投訴中,約有20%的案件與此有關,涉案金額共計約3億2800萬元。在這種詐騙案中,騙徒往往對民眾謊稱是對方的至親,遭遇到了麻煩,或者欺騙對方自己是政府官員、技術人員或者冒充其他身分,目的是為了從對方那裡騙取錢財。


信用卡詐騙最常見案件

2017年,聯邦貿易委員會共接到270萬人的投訴,與往年相比,有關債務追討的騙局投訴有所減少,佔所有投訴的約23%,不過這仍是投訴所多的類型之一。緊隨其後的是有關身分盜竊的詐騙,佔總投訴的14%。


對於舉報遭遇身分盜竊的消費者來說,信用卡詐騙是這一類型中最常見的案件,並且數量不斷增長。有關稅務詐騙的舉報下降了46%,不過舉報人數仍高達近6萬3000人。在報告詐騙案的超過110萬人中,21%的人損失了共約9億500萬元的財物。這一數字較2016年同期增加了6300萬元。


受害者表示,騙徒通常通過手機聯繫他們,受害者常常落入圈套,通過電匯的方式向騙徒匯款,最後損失慘重。信用卡詐騙中的受害者損失共計約7400萬元,但通常受害者如果及時向信用卡公司報告並爭取自己的權益,通常這些損失是可以獲得賠償的。


2017年所有有關詐騙的舉報中,受害者損失金額的中位數為429元。而假冒身分詐騙案中的受害者損失中位數為500元,電話詐騙受害者損失中位數為720元,與旅遊、度假和分時度假(timeshares)有關的詐騙受害者損失中位數為1710元。而參軍的消費者損失中位數為619元,高於普通受害者的損失中位數。


數據顯示,受害者有年齡年輕化的趨勢。舉報稱自己遭遇詐騙的年輕人數量已超過長者。不過,一旦受害者是70歲或以上的耆老,他們的損失往往比其他年齡組的損失金額中位數要高得多。根據每10萬人提供的報告情況,最容易出現詐騙的州分為佛羅里達、喬治亞和內華達。身分詐騙則更易出現在密歇根、佛羅里達和加州。


本報記者許可紐約報道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国泰银行寶爾博物館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DSC美芝秀郝琦聯合律師事務所
鄭博仁律師事務所美國奧淇國際金融華埠服務中心凱悅大酒樓銀泰珠寶華興保險權威保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