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美新社訊】中國民俗藝術家劉麗麗中國結作品展於10月15日在洛杉磯陽光學院舉行。本次美國展出中國結作品百餘件,全部是劉麗麗親手製作。
來自中國的民俗藝術家劉麗麗,不僅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協會成員,中國傳統文化協會成員,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成員,承德民俗協會成員,也是世界名人俱樂部中國傳統文化顧問,關於中國結的美好情意從她的幼年萌發,如今,她已然站在世界的舞台,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國結藝術家。
右起:美國陽光教育學院,世青會創辦人、主席,著名旅美女作家冰人、中國民俗藝術家劉麗麗、世青會文化交流顧問張寒宇
劉麗麗是河北承德人,自幼她對中國繩結藝術就有著執著的熱愛,她化名流蘇,願把自己對結繩藝術的追求融入藝術生涯的點點滴滴,用以自身行動,喚醒人們對於華夏文明的認同。
劉麗麗介紹,中國有著五千年的人類文明,早在遠古的華夏土地上,人們就已經會用「結繩」以記事,人們「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因「繩」與「神」同音,因而在人類歷史早期有著對「結繩」的崇拜。人們以彩繩遍串成各式的結繩,墜以流蘇,寄託著對生活吉祥的祝禱,傳承著中華古老文明的智慧。
如今,中國結在中國家庭中隨處可見,以此裝飾空間和服飾,贈送友人或者收藏,但是對於中國結背後意義的探尋卻被現在快節奏的消費文化所稀釋。約在90年代初期,被懷舊思潮影響的現代人開始了對於「中國結」的傳統搜尋,許多結繩藝術的文化內涵被復活和發掘。
劉麗麗介紹,小的時候,對於她來說,中國結就是「家的認同」,是一種帶給人歸屬的安全感。大學時期,劉麗麗親自組建中國結藝社,自任社長,邁出了她的結藝之旅第一步,並帶領中國結藝社的社員積極參加各類文化節,並於2004年獲得社團文化節優勝獎。傳承中國結藝的小小火苗在大學期間被點燃,便一髮不可收拾,畢業之後她毅然將結藝傳承的工作延續下來。
劉麗麗認為,中國結不應該只是一種藝術品,而應該成為華夏民族生活的一部分。應該更多運用體驗式的方式,讓人們參與其中。通過從材料準備、動手製作、文化解讀等多種方式,恢復中國結在傳統中的真實面貌,從而喚醒人們對於傳統的關注與回歸。她說,不僅鼓勵在中國結自身的寓意與功能上,進行現代的開發,也鼓勵中國結與其他中國傳統技藝相結合,例如木藝、年畫等多種傳統技藝,希望這些傳統文化可以「強強聯手」,使得中華文化的「文化圈」得以完整。劉麗麗表示,作為一位年輕的中國結藝術家,願做中華文化的播種人,把中國結這項華夏傳統藝術形式帶向全世界。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