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今日焦點 > 國際

數位時代鍾愛青年 美職場年齡歧視突顯

發佈時間:2017年06月27日 10:40 來源:聯合新聞網 评论:0條 點擊:4052次

  美國聯邦“就業反年齡歧視法”(Age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Act)今年滿50歲,很多美國員工也差不多在這個年紀,開始碰到該法試圖防範的年齡歧視偏見。

  聯邦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代理主席薇多莉亞‧李普尼克(Victoria Lipnic)半開玩笑地說,在這個“中年里程碑”,法令面臨網路時代年齡歧視的新形式。

  EEOC去年接獲2萬857宗有關年齡歧視的投訴,該委員會進行的研究發現,65%的年長員工稱年齡是找工作的障礙。

  隨著美國員工延後退休,留在職場更久,提高美國勞動力的中位年齡,年齡歧視的問題將更為突顯。

  在一些徵人廣告中,一些雇主開始把“生於數位時代”列為職位條件。很多人說,這是生長在科技時代,善於操作新系統之年輕員工的“代名詞”。

  “生於數位時代”也強化一種刻板印象,就是在網路時代之前成長的“數位移民”或年長員工,適應科技慢、不愛學習、培訓又花錢。

  但是研究並未顯示年齡與工作表現有關連,這與刻板印象相反。不過專家承認,年齡可能是影響員工生產力的因素。

  雖然兩性都碰到年齡歧視,但是研究發現女性50歲以前就開始經歷年齡歧視,男性則在好幾年後才會有類似經歷。

  2015年的調查檢視履歷表所列的出生日期有何效應,發現65歲以上的所有應徵者,獲得面談機會都少於年輕應徵者。但是49歲到51歲的中年女性,獲得回電的比率遠低於29歲到31歲女性,中年男性則未循這個模式。

  調查也顯示,年長男性碰到的歧視僅在某些領域,但是年長女性是全面受到歧視。20歲到24歲女性所獲的薪資是男性的90%,65歲以上女性的薪酬,則只為男性的74%。

  然而,隨著失業率降至2001年來最低的4.3%,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目前情況可算充分就業,企業可能會回頭找年長的高技能員工來填補空缺。

  所以65歲以上員工的勞動參與率,在2014年為18.6%,預期到2024年將增至21.7%,同時年長員工在整體勞動力所占的比率也將提高。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国泰银行寶爾博物館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DSC美芝秀郝琦聯合律師事務所
鄭博仁律師事務所美國奧淇國際金融華埠服務中心凱悅大酒樓銀泰珠寶華興保險權威保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