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熱門話題 > 熱門話題

沼荷文藝雜談(四)“藝術貴在突破與創新”

發佈時間:2017年04月27日 16:04 來源:美新社 评论:0條 點擊:4219次

荷文藝雜談(四)“藝術貴在突破與創新”

—品讀藏畫家尼瑪澤仁及其畫作


(本文作者:前中國駐洛杉磯文化參贊車兆和,本站資料照片)


在當今這個“星斗滿天月朦朧”的年代,稱尼瑪澤仁先生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畫家,絕不為過,乃實至名歸。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赴美國波士頓出席“世界名人大會”,並在華盛頓舉辦《尼瑪澤仁藏畫展》以來,尼瑪澤仁就一直活躍在中國及世界畫壇上。他一邊作畫,一邊舉辦世界巡迴個展。他先後參加多個全國藝術大展,舉辦多次個展;還應邀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和港澳台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畫展,受到國內外觀眾普遍好評。其畫作被多家博物館收藏;其頭上的桂冠與光環不勝枚舉:十世班禪畫師、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六屆全國美協副主席,受到國務院新聞辦、文化部和外交部的嘉獎,其作品在多個國內外“藝術大展”上獲大獎、金獎和銀獎等。他被美國國際傳記學會載入《世界五百名人錄》;還獲得美國巴特魯治市“榮譽市長”稱號和英國利物浦市府授予的“國際傑出藝術家”榮譽稱號;其繪畫作品《珞巴人狩獵圖》搭乘我國神州六號飛船遨游太空……

每當我和尼瑪澤仁提起上述榮譽時,他總是淡然一笑,然後輕輕地說,“這都是過去的事啦,藝術家貴在突破與創新。”


綜觀尼瑪澤仁的藝術歷程,“突破與創新”始終是其藝術生涯主線。如果追踪溯源,我們不難發現這條主線。尼瑪澤仁的藝術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一,“有志於學”和“外師造化” 1957-1981

孔子曰,“吾十而有五,有志於學。”這話對於尼瑪澤仁也是實用的。 1957年,年僅14歲的他,被推薦到四川美術學院民族班學習。這對於一位山村藏族孩子來說,是天大喜事,其震撼力是可想而知的。


四川美院是全國最佳藝術院校之一,有一批優秀美術教師和良好的學習環境。尼瑪澤仁彷彿被投入藝術的海洋,又如掉進蜜罐,在其中遨遊與浸泡。五年的學習生活,使他熟練地掌握了素描、解剖、透視、線條、構圖和色彩等繪畫基本功,為其後來的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1962年,尼瑪澤仁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他被分配到四川省甘孜州新龍縣文化館工作,在那裡一干就是十四年。在完成事務性工作後,他總是手不釋卷,再不就是筆不離手,不是看書就是作畫;即便是在十年“文革”中,依然如故。


1976年,甘孜藏畫研究院成立,尼瑪澤仁出任副院長。他更加全身心,且名正言順地投入藏畫研究與創作。他不但研究傳統藏畫,還刻苦鑽研中國傳統繪畫。他還經常組織研究人員赴野外寫生。此間,他和同事們創作了大量的反映現實生活的畫作。


1980年是尼瑪澤仁藝術生涯中的重要一年。他參加了全國版畫展。這使他有機會走出四川,登上全國畫壇。他有幸向全國同行學習,並彙報自己的藝術創作,也有機會聆聽藝術大家對其作品的評價。著名美術評論家王朝聞看了其作品後說,“如果把名字蓋上,看不出這是漢族還是藏族畫家的作品。”這話既含肯定,也有批評。這說明尼瑪澤仁的作品已具備國家級繪畫水平,可與漢族畫家作品媲美;同時,也說明其畫作缺乏民族性。


王朝聞先生的評論對尼瑪澤仁觸動很大,如醍醐灌頂、大夢初醒。是啊,這些年來他更多關注傳統國畫,而忽略對傳統藏畫的專研。他矢志要弘揚藏族文化,創作做出既體現藏民族精神,又反映時代特色的“新藏畫”。


二,回歸傳統與突破創新(1982-1992)

80年那次全國版畫展是尼瑪澤仁藝術歷程的分水嶺。此後十餘年間,他在藝術上有個“回歸期”。但這並非簡單的“外形回歸”,而是“心靈回歸”;並非沉浸於往日藏畫的“輝煌”裡,而是在吃透藏畫精神的基礎上“走向未來的回歸”。套用一句時髦英語,即“back to the future - 回歸未來”。


這十餘年間,尼瑪澤仁一面鑽研藏文化暨唐卡畫,深入寺廟,臨摹壁畫,還走進藏族山寨、走訪藏民、了解民俗,深入體會藏文化底蘊;另一方面走進深山寫生作畫,體驗、感受、玩味藏區山川之美麗、松濤溝壑之壯觀;他以自然為師,“搜盡青山打腹稿”。金沙江畔留下其寫生的身影,雀兒山下留有其作畫的足跡,德格印經院、更慶寺、大昭寺等,更是其經常光顧、研習藏畫之地。他以僧侶為友,出沒於傳統與現代及藏漢文化之中,他創作了一幅幅“新藏畫”。這引起十世班禪的關注。大師曾約他長談,希望他為弘揚藏族文化做出貢獻,特聘他為藏傳佛教傳統繪畫研究員,並賜封他為“十世班禪畫師”。這是藏畫家的最高榮譽。

尼瑪澤仁認為,唐卡畫的優秀傳統定要繼承,且要發揚光大;但也必須突破創新,要跟上時代步伐;藏畫既要“和全國接軌”,也要“同世界接軌”。在“回歸未來”期間,他的畫作吸收了諸多當代內容和西方繪畫元素。這一時期代表作有《雪域》《生命》《天界》和《迎春曲》等。畫作放歌清新雋永、內涵豐富,表現了藏族人的審美情趣,展現出改革開放後藏民的精神風貌。

19937月,在應邀赴美國出席世界名人大會後,他在華盛頓舉辦《尼瑪澤仁藏畫展覽》,這引起不小的轟動。美國有線電視網、美國之音、《華盛頓郵報》和英國廣播公司記者等,對其進行採訪報導。美國之音記者坦承,“尼瑪澤仁'新藏畫'在傳統唐卡畫基礎上有突破與創新。”這次華盛頓畫展,把尼瑪澤仁推上了國際畫壇,也引起我國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尼瑪澤仁從此踏上了國際巡迴個展之路。



三,藝術貴在突破與創新(1993- 2005)。



19937月,從華盛頓舉辦個展歸來後,尼瑪澤仁並未立刻投入創作。此時的他,可以說是功成名就、名利雙收了。他本可“守住陣地,徐謀發展”;或如當下盛行的“大造輿論,推銷自我”,以獲大利。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結合訪美的所見、所聞、所感,尤其是對參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博物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及薩克勒博物館後產生的衝擊與震撼,做了認真回味與思考。他發現,西方藝術大師的畫作,都特色鮮明,少有雷同。梵高就是梵高,米勒就是米勒;即便是同一畫派的畫家,也是各具風格。這和時下流行的“追名逐利,千人一面”現像大不相同。


尼瑪澤仁認為,“藝術貴在突破與創新”華盛頓畫展的成功,並非其藝術終點,而是新起點。他要再次起航、再次“創業”,大膽探索、突破自我。他一邊繼續創作“新藏畫”,一邊進行新嘗試。他從小生活在中華文化圈,深受中文化熏陶。他還要從中華文化中汲取營養,從傳統國畫中尋找靈感與表現手法。


他大膽地選擇了水墨畫進行實驗。他要以藏族人的視角、審美情趣,運用傳統水墨畫技法,在宣紙和絲絹上作畫,將藏畫與水墨畫相“融合”,以期收到特殊效果。傳統藏畫注重工筆重彩,而水墨畫則長於抒情寫意。這,對尼瑪澤仁是個挑戰。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他牢記班禪大師對其“弘揚藏族文化”的重托,要挑戰那看似不太可能的事物。他深入研讀水墨畫理論,觀摩體悟我國水墨畫傑作,造訪水墨畫大師,研究並體驗水墨、宣紙和絲絹等繪畫材料的性能、特質和長短處,然後反复實踐,進而摸清、熟悉、掌握、運用水墨畫的創作規律。他買了數十刀宣紙、大量的絹布和水墨等材料,反复練習、實踐、體驗。古人練字後洗筆,把池塘的水都洗黑了。尼瑪澤仁若用池塘涮筆,那恐怕也成了“墨池”。他習畫用去的宣紙和絲絹無計其數,用廢的毛筆也可裝上兩筐。他一邊苦練水墨畫基本功,一邊體會玩味水墨畫的構思、構圖。他深知藝術家,尤其大藝術家,光靠掌握繪畫的技巧是不夠的。他遵循古人的“學詩應在作詩外”(作畫亦同)老話,努力閱讀中外文學名著、熟讀經史子集,又苦練漢字書法基本功,以此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和思想理論水平;同時,他還鑽研世界美術理論。他深知:一個只知繪畫不懂理論的人,最多只是個畫匠而已。他,絕不做“畫匠”!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十年的“修行”與“苦練”。尼瑪澤仁終於探索出一條“藏漢繪畫元素相融合”的水墨畫之路。此間他創作的“新藏畫”代表作有《輝煌的遺跡》《最後的淨土》和《文成公主進藏圖》等;水墨畫作品有《山鷹》《雪域生靈》《晨曦》《冬雪》 《祥和家園》等一批形神兼備的水墨畫。這些畫作吸收了藏畫和西洋繪畫的元素。尼瑪澤仁堪稱一位身居藏區、放眼全球的“國際藝術家”。

四,藏漢西畫三結合,一帶一路譜新歌(2006-至今)。


至此,年逾花甲的尼瑪澤仁應該偃旗息鼓、頤養天年,盡享榮華富貴了吧?


非也!他牢記十世班禪大師對其“弘揚藏族文化”的厚望與重托,尼瑪澤仁於2006年作出一個艱難的抉擇:再次起航,探索藏畫、漢畫(傳統國畫)和西洋畫三結合的路徑。他選擇水彩畫作為突破口。




水彩畫起源於十五世紀歐洲,十八世紀在英國漸成畫種,於十九世紀末傳入我國。相對於傳統國畫和傳統藏畫而言,它還年輕,是美術園地初綻蓓蕾的“一朵小花”。正因為其小而年輕,它才更俱生命力和可開發的餘地。


如何將藏漢西三種繪畫相結合?尼瑪澤仁進行了長時間的思索。最後他決定,要以藏族人的視角和審美觀、傳統國畫(漢畫)常用宣紙(宣紙版)、西洋水彩與畫筆和國際視野,嘗試作畫。他購買了百餘打宣紙版、數十盒水彩和畫筆,加之自己出訪國外所見所聞,開始了他漫長的探索之旅。他閱讀水彩畫的中外理論著作,研究宣紙、水彩和畫筆等作畫用具的屬性,觀賞古今中外水彩畫傑作,向藝術大師學習;用畫筆撲捉並表象所見之美。用水彩在宣紙版上作畫,有別於水墨畫。他反复實踐,細心體驗。經過實踐、失敗、再實踐、再失敗,直至成功,這樣苦練過程,他終於摸到了在宣紙版上作畫的規律,找到了水彩畫的竅門。他的“藏漢西畫三融合”的水彩畫逐漸成型、被人理解和接受。這一時期成熟的水彩畫作品有《千堡之國盧森堡》《奧地利風光》和《海南清水灣》等。


藝術作品的高下,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藝術家表現的主題。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國與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得到近百個國家的積極響應。尼瑪澤仁認為,藝術家也要“與時俱進”,要表現這一時代大主題。這既為他學習外國藝術,也為其傳播中華文化,提供了良好契機。他要用手中畫筆記錄、反映、再現“一帶一路”國家的風貌,進而增進各國人民友誼和相互了解。


目前,他已創作了反映十餘個“一帶一路”國家民俗風情水彩畫,期待將來在相關國家舉辦《尼瑪澤仁‘一帶一路’水彩畫展》。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本周熱門點擊
国泰银行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銀泰珠寶葉俊麟會計師華興保險
寶爾博物館鄭博仁律師事務所凱悅大酒樓美國奧淇國際金融美芝秀權威保險方孝伟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