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華裔民眾踴躍向工會代表張笑瑛反映社區情況。
紐約州參議員史葛靜23日召開里民大會,百名社區人士到場參與並在會後提供針對14個不同主題包括藝術文化、市民權益投訴、教育、醫療和健保、政府改革、公園和公共用地,政府樓,街道與交通等進行分組討論。50餘名來自華埠的華裔居民在中文小組討論中,就華人社區最關心的交通、住房、醫療保險、老人福利等話題暢所欲言,小組討論熱烈,民眾參與度高。
總結當日的小組討論結果,華裔最關心排名前三的議題分別為老人住房、醫療保險、及老人中心、日托中心的服務等。
華裔耆老多住政府樓
昨參與討論的華裔耆老大多是居住在政府樓,僅有少部分是居住在老人公寓,民眾認為,政府應興建更多的老人公寓,提供耆老一個居所,也不忘增設中文服務員,以便有效服務不諳英語的華裔耆老。有關醫療保險,民眾則是認為,目前的醫保仍有許多項目需自費,牙醫通常也不包括在保險內,望政府能擴展醫保項目,讓低收入戶也能享有接受醫療的權利。
對於老人中心及日託中心,不少民眾在討論中指出,由市中心管制的老人中心體制完善,服務也好,且只需年齡達60歲以上即可參加,無需白卡。但由州政府管制、且須有白卡才能享用的日託中心則是品質參差不齊。人瑞中心康樂組長李國明指出,通過州政府申請日託中心的程序比市中心的容易,許多人利用這點申請成立日託中心後,再以發放獎金或是日常用品等手段吸引耆老,但是其所提供的老人服務卻不夠完善,政府應在日託中心的審核及控管上嚴格一點。
公車服務仍有改善空間
李國明也指出,不少民眾在申請白卡時,通過將資金轉移等方式作弊以濫用福利,望政府讓申請白卡的管制更加緊些。
此外,也有不少民眾針對大麻合法化、華埠社區巴士服務及公共廁所缺乏等提出意見。來自廣州的許偉達,來美已逾30年,對於在美國的生活並不算陌生。目前居住在高雲尼醫院附近政府樓的他表示,M15、M9、及M22號公車站點過少,政府提出改善M15公車路線,但等車時間卻從15分鐘增加至25分鐘。一名陳女士補充,在拉菲逸街和中央街上的公車服務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特別是在中央街190號附近的居民,若要搭車必須走到包厘街上,對於行動緩慢或是不便的耆老來說非常不便,呼籲政府整頓曼哈頓下城區的巴士服務。
本報記者林書聿紐約報道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