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圖片來自AI
【美新社訊】8月1日,歐盟《人工智慧法案(AI Act)》正式生效,成為全球首部全面監管人工智慧的法規,標誌著歐盟在規範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應用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5月21日,歐盟理事會正式批准了《人工智慧法案》。隨後,這部法規於7月12日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公佈,並在公佈20天後正式生效。
歐盟《人工智慧法案》將分階段實施,主要是為了給企業留出一定的過渡期,以便它們對相關係統進行必要的修改。某些規則將在法律通過6個月或12個月後生效,而大部分規則將於2026年8月2日開始實施。
該法案採用基於風險的方法來監管人工智慧,這意味著不同的人工智慧應用將根據其對社會構成的風險程度進行不同的監管。
從2025年2月起,將先實施一套名為「某些人工智慧系統的禁令」的規則。這些規則將禁止利用個人漏洞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從網路或閉路電視錄影中非針對性地抓取臉部影像,以及未經同意建立臉部辨識資料庫。
自2025年8月起,複雜且廣泛使用的人工智慧模型將受到新的限制。所有人工智慧產生的內容(如圖像、音訊或視訊)都必須有明確的標籤,能夠輕鬆被識別為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以應對虛假資訊和乾預選舉的擔憂。
此外,《人工智慧法案》對高風險人工智慧系統規定了嚴格的透明度義務,而對通用人工智慧模式的要求則相對較低,這些規則將於2026年8月生效。高風險人工智慧系統包括自動駕駛汽車、醫療設備、貸款決策系統、教育評分和遠距生物辨識系統等。
在執行層面,歐盟打算在27個成員國中各自建立並指定國家監管機構來監督合規情況。這些監管機構將擁有進行審計、要求文件和執行糾正措施的權力。歐盟人工智慧委員會將協調這些機構的工作,並確保法規在整個歐盟範圍內的一致性應用。
對於有違規行為的企業,歐盟可能會施以嚴厲的處罰,最高可處以3,500萬歐元的罰款,或全球年營業額7%的罰款,以較高者為準。
歐盟聲稱,《人工智慧法案》透過解決人工智慧特有的風險,並確保人工智慧系統尊重公眾的基本權利,是2018年5月頒布的《一般資料保護條例》的有力補充。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