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財經/科技 > 財經/科技

股民瘋狂如旅鼠,巴菲特說其實機構投資者更像

發佈時間:2020年01月10日 16:22 來源:新浪 评论:0條 點擊:5814次

令巴菲特感到非常迷惑的是,那麼多受過良好教育、經驗豐富的職業投資家在華爾街工作,但證券市場上卻沒有因此而形成更多邏輯和理智的力量。

  本文來自坤鵬論(ID:kunpenglun)

  今天坤鵬論繼續講故事,聽懂了,您給點個贊,聽不懂,您別怨我,我也沒跟您要錢,對吧?!

金融世界就是個故事世界,每天童話故事、科幻故事、神話故事、魔幻故事層出不窮,接連不斷。當然,其中鬼故事更多,所以,金融世界最多的就是鬼話連篇。

——坤鵬論

  一、瓶子裏的小鬼

  這是一個關於人類短視的故事,出自19世紀後半葉英國偉大的小說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代表作有《金銀島》、《化身博士》、《綁架》、《卡特麗娜》等),名爲“瓶子裏的小鬼”。

  從前,一個瓶子裏有隻小妖怪,他可以且願意幫助擁有瓶子的人,實現任何一個羅曼蒂克的願望或者是財務上的奢求。而且,你擁有出價權,也就是可以用任何自己願意的價格來購買這個瓶子和它裏面可愛小居民。

  但是,有一個重要的限制,那就是當你用完這個瓶子的時候,必須以比你購買這個瓶子低的價格將其賣給其他需要的人。如果不能以較低的價格將瓶子出售,你就會失去所有東西,並且還會受到無比殘酷的折磨。

  要是你,你會爲這個瓶子掏多少錢呢?

  當然,你不會付1分錢來買它,因爲之後你就不能以更低的價格把它出售了。你也不會付2分錢來買它,因爲沒有人會從你這裏以1分錢購買這個瓶子。

  他們知道這個瓶子必須以一個比購買它更低的價格出售給別人。

  同樣的理由,你也不會花3分錢來購買它。因爲你以2分錢出售這個瓶子時,別人會因爲他不可能以1分錢出售而不會購買它。同樣,你也不會以4分錢、5分錢、6分錢的價格購買它。

  當你用數學推導來論證到底該花多少錢買它時,你可能最終不會以任何價格來購買這個瓶子。

  但是,一般來說,你會出1000元的價格。因爲在無數選擇面前,人們只會對那些近期內發生的事情的結果感興趣,通常不會看得非常長遠。

  所以,歸結到股票投資,人們都會以一個非常不合適的折現率來對未來進行折現。

  、關於止損,這是最精闢的故事

  在北美曾有一種捕捉火雞的方法。

  獵人將一個籠子放在曠野之中,籠子門是捲起的。

  獵人先用玉米鋪條路,讓火雞自然地順着玉米之路進到籠子裏。而且,籠子裏的玉米會比較多,這樣火雞進去後就不會馬上跑出來。

  等籠子裏面的火雞足夠多後,獵人會觸動機關,放下籠門,這樣火雞就被關進籠子裏了。

  一天,有位獵人發現籠子裏有12只火雞自投羅網。正當他準備拉去機關時,有一隻偷偷溜了出來。

  “我手慢了些,讓我等等看,看那隻火雞會不會再跑回籠子裏。”

  結果,在等那隻外逃的火雞回籠時,又有兩隻跑了出來。

  “見鬼!11只火雞已經不錯了,我怎麼會讓那兩隻也跑走了!現在,只要外出的3只火雞能有1只回來,我就關門!”

  很快,又有3只火雞酒足飯飽、昂首挺胸地離開了籠子。接着又是3只!

  當籠子裏面只剩最後1只火雞時,獵人炸毛了:

  “要麼1只都不要,但如果有1只回籠子,我就關籠子,拎兩隻火雞回家!”

  最後,他空手而歸。

  這是關於止損最精闢、最出名的故事。

  之所以經典,因爲不少投資者看後,都會心一笑。

  20元買好股票,定好15元止損。當股票跌到15元時,很多人會想再等等,“可能馬上反彈!”

  當股票又跌到12元時,不少人會拍着腦袋後悔:“真該按定好的規矩辦,15塊就應該走人!現在,只要它再反彈個1塊,我就一定說bye-bye!”

  結果股票跌至10元,許多人早將之前的誓言拋至腦後:“這次拼了,現在我就是不走,我就是要看看你最低能跌到多少!”

  如果開始和股票置氣,說明你交了學費,但一時半會也畢不了業了!

  對於止損講得同樣精闢的可能算是維克托·斯波朗迪的鱷魚法則了。

  斯波朗迪是專業操盤手,華爾街的風雲人物,曾被譽爲“華爾街的終結者”。

  他做了31年資金管理人,1978年~1989年,連續12年投資盈利,無一年虧損。

  他的一個交易法則被稱爲鱷魚法則,來源於鱷魚的吞噬方式:獵物越試圖掙扎,鱷魚的收穫便越多。假設鱷魚咬住你的腳,它會咬着等待你的掙扎。如果你試圖用手臂掙脫你的腳,它就會趁機同時咬住你的腳和手臂。你越掙扎,陷得越深。

  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務必記住:你唯一的機會就是犧牲一隻腳。

  用股市的語言,這項法則就是:

當你知道自己犯錯時,立即了結離場。

不找藉口、不期待、不禱告或採取其他任何動作,趕緊撤……

不可試圖調整頭寸、避險或其他無謂的措施。

認賠出場!

  三、數學靠譜,但在經濟中的應用不一定靠譜

  話說在古老的西部,有一種稱出一頭奶牛重量的方法。

  首先,牧童們要找來一塊又長又厚的木板。

  接着,把木板的中心放在一塊又高又大的石塊之後。

  然後,用粗繩將奶牛拴在木板的一端,在另一端繫上一塊巨石。

  最後,仔細量出奶牛到石塊的距離和巨石到石塊的距離。

  如果木板沒有達到平衡,就去找另外一塊巨石並再次測量。

  重複以上步驟直到找到一塊其重量能恰好和奶牛達到平衡的巨石爲止。

  根據距離和巨石的重量可以列出表示奶牛重量的方程式。

  之後,剩下唯一需要他們去做的就是:必須猜出巨石的重量!

  這智商和咱們的曹衝差太遠了!估計連稱都還沒有!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這個故事的重點是,它證明了數學本身雖然是正確的,但支持其應用的判斷、猜測和估計則不一定正確。

  曾經,包括數學家在內的科學家們對金融根本就不感冒。

  主要原因就在於,20世紀80年代前,金融業並不如現在這般受人熱捧。再直白地說,那時候它真不是個能賺大錢的行當。

  有個證券商,70年代在美林工作,美林是世界最大的金融管理諮詢公司之一。

  但是,他晚上還得去兼職當火車檢票員,因爲做證券掙得太少了,不足以養活他的三個孩子。

  不過,到了1986年,他已經是百萬富翁了,他覺得那是因爲他夠聰明。

  當年,里根總統說:“爲了振興經濟,必須把貿易繁榮,置於國家利益的最頂端。”

  自那時起,美國總統和華爾街站在了同一陣線,其後的克林頓和小布什時期也無例外。

  這個世界再沒有比金錢更誘人的誘餌。加上冷戰結束,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和數學家開始蜂擁進軍華爾街。而他們手中最強大的理論武器就是複雜性科學的混沌理論。

  他們深信該理論可以將股市玩弄於股掌,預測都是小Case!那時候,不少以科學預測爲目的的公司成立。

  同時,金融巨頭也不吝巨資招募專家或是直接投資相應的公司。有錢能使鬼推磨,何況是人的科學家!他們日以繼夜地工作着,從大量歷史數據中挖掘股市的混沌結構模型,並創造出了數百個非線性方程式。

  不難發現的是,這樣的套路還是陷入了還原論。

  也就是用歷史數據創造出方程式,再拿它們去運算驗證歷史數據。不準才見鬼呢!

  因爲不準還可以調整參數,從而使結果可以完美地匹配歷史數據,於是神奇的方程式就誕生了。

  其實,只要數據足夠龐大,一定會出現不是規律的規律,也就是巧合!

  比如:號稱可以測出人性的羅夏墨跡、螞蟻的取食波動圖和擲硬幣的結果圖都能跟股市波動圖一模一樣,以假亂真。

  當時,最善捕風捉影的媒體興奮了!

  著名的《商業週刊》、《投資》等權威雜誌,花費了大量篇幅討論混沌理論和投資的關係。

  甚至將混沌理論吹捧爲投資管理行業的未來大救星。

  但是,只要冷靜地旁觀和審視就會發現,這種相當高科技的探索,其實和以前的技術分析沒有本質區別,都只是從歷史股價中找到並開發出能重複使用的數學模型。

  結果呢?

  反正至今爲止,還沒有人窺探到股市中混沌結構模型的影子,甚至連根毛都沒找到。

  股神的桂冠依然牢牢地戴在巴菲特的頭上。

  當然,對任何事物全盤否定都是不客觀的,對任何事物持消極、反對、抵制的態度都是十分愚蠢的,最終會掉進自己挖的臭水溝裏。

  不過,現實告訴我們,就算股市中真的存在着市場行爲法則,但在現有技術水平之下,它們還是相當複雜,並深藏不露的。

  聖菲研究所的研究員約翰·卡斯蒂認爲:“儘管股票的收益確實表現出一種混沌結構,但它偏離純粹隨機形式的程度很可能太小,以至於我們不能將其有效地應用於任何旨在打敗市場的預測方案中。”

  其實,數據,無論是文學中的數據,還是經濟學中的數據,都沒有固有的意義,它們能夠獲得的意義,只能是我們給它們帶去的意義,不同的人,因爲各自擁有不同的經驗,肯定會建構出不同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科學家除了搞方程式、搞複雜模型外,還製造出一種不同以往的東西,巴菲特稱之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就是金融衍生品。

  四、投資者常常跟旅鼠一樣瘋狂

  旅鼠效應是股市的著名效應,因爲股市瘋狂時的人們簡直就跟旅鼠一模一樣。

  旅鼠,一種常年居住在北極的小動物。齧齒目倉鼠科,比普通老鼠還要小一些,體形橢圓,四肢短小,尾巴短粗,耳朵很小。它是世界上已知的所有動物中繁殖力最強的。

  但是,其種羣數量卻一直大不起來。爲什麼?

  因爲,旅鼠在種羣數量急劇膨脹後,所有旅鼠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它們到處叫嚷,跑來跑去,並且停止進食。

  旅鼠們勇敢異常,充滿挑釁性,膚色開始變紅。它們聚集在一起,盲目而迷惘。

  忽然有一天,這些小傢伙們開始向一個方向出發,形成一隊浩蕩的遷移大軍,一直走到海邊。

  最後,當來到懸崖邊上的時候,前面的旅鼠收不住腳跳了下去,後面的旅鼠反正就閉着眼睛跟着前面的在跑,也都跳到大海里面去了。

  到了海里,它們拼命地游泳,拼命地掙扎……最後精疲力竭,整批整批地淹死。結果成千上萬的旅鼠屍體漂浮在藍藍的大海上。

  人們至今還未能弄明白旅鼠的這種行爲機理。

  動物學家的猜想是,可能由於食物供應不足,或者更嚴酷的環境導致擁擠和生存競爭,從而引發荷爾蒙的變化,使其行爲發生瘋狂的改變。

  後來,人們將在團體中盲目跟隨的行爲稱爲旅鼠效應。

  1985年,巴菲特曾在致股東的信中曾講過這樣一個類似故事:

  或許你認爲法人機構,擁有高薪的職員與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他們會成爲金融市場穩定與理性的力量,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那些法人持股比重較重且持續受關注的股票,其價格通常都不合理。

  我的老師格雷厄姆四十年前曾講過一個故事,說明爲何專業的投資人員會是如此。

  一個老石油開發商蒙主寵召,在天堂的門口遇到了聖彼得(耶穌的大弟子),聖彼得告訴他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他有資格進入天堂,但壞消息卻是天堂裏已沒有位置可以容納額外的石油開發商。

  老石油開發商想了一下,跟聖彼得說,只要讓他跟現在的住戶說一句話就好,聖彼得覺得沒什麼大礙就同意了。

  只見老石油開發商對內大喊:“地獄發現石油啦!”

  不一會兒,只見天堂的門打開,所有石油開發商爭先恐後地奔向地獄。

  聖彼得大開眼界地對老開發商說:“厲害,厲害!現在你可以進去了。”

  但老石油開發商頓了一下後,說道:“不!我還是跟他們一起去比較妥當,傳言有可能是真的。”

  令巴菲特感到非常迷惑的是,那麼多受過良好教育、經驗豐富的職業投資家在華爾街工作,但證券市場上卻沒有因此而形成更多邏輯和理智的力量。

  實際上,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往往價格波動最劇烈。

  巴菲特曾多次用旅鼠來形容股市。

  比如:他注意到股價的劇烈波動與機構投資者類似於旅鼠的行爲關係更大,而不是與他們持有的公司的業績有關。 

  再比如:巴菲特認爲盲目從衆就像成羣結隊集體自殺的旅鼠一樣愚蠢。

  他曾警告:在股市上,如果投資者以旅鼠般的熱情跟着市場走,他們最終也會有旅鼠一般的悲慘命運。

  那麼,要避免這種悲慘的命運,唯一的方法就是逆向思維,逆勢而行。

  具體做法是,在任何時候嚴格遵循安全邊際。

  只有在買入股票時,堅持股價上有充分的安全邊際,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投資儘可能安全。

  另外,如果一直跟着坤鵬論學下來的朋友,應該還知道,對於股市中牛市或熊市的瘋狂盲從現象,還有其他解釋。

  比如:心理學的肉體心理理論、社會比較和羣體思維、金融的羊羣效應、博弈論的共同知識等。

  反正,結果都是一樣,進的時候無腦進,逃的時候無腦逃。

  爲什麼每次牛轉熊總會驚天動地?

  只因爲氣球泄氣總比進氣快得多,投資者就是打進氣球的空氣!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本周熱門點擊
国泰银行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銀泰珠寶葉俊麟會計師華興保險方孝伟律师事务所
寶爾博物館鄭博仁律師事務所凱悅大酒樓美國奧淇國際金融CAMP CEOS AI Camp 康美芝秀權威保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