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當地時間24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視察以北部邊境。在視察期間,內塔尼亞胡再度炮轟伊朗,指責伊計劃在中東地區發起更多襲擊。與此同時,一年內兩次大選、接連組閣失敗的內塔尼亞胡正面臨多項司法指控,恐遭受牢獄之災。
備受關注的問題在於,內塔尼亞胡對伊朗威脅的指責能否幫助其擺脫內政困境。
“伊朗計劃發起更多襲擊”
據《以色列時報》24日報道,當天,內塔尼亞胡在以國防部長納弗塔利·本內特的陪同下,前往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視察當地的一處以色列軍事基地。視察期間,內塔尼亞胡強調,伊朗正在計劃發起更多襲擊。
“我可以向你們確認伊朗正在這麼做,我也可以確認我們以色列將會持續努力,阻止伊朗以多種方式發起侵略行動。”內塔尼亞胡告訴媒體,“另外,請注意肯尼思·麥肯齊上將之前說的。”
《紐約時報》23日刊文指出,美國國防部中央司令部司令肯尼思·麥肯齊上將當天表示,儘管美國已向中東增派兵力,但是伊朗不太可能就此“被威懾住”,伊仍在計劃於地區內“發動大規模襲擊”,“我的判斷是他們很快會再度發起攻擊”。
在視察期間,內塔尼亞聽取了多位以色列國防軍高級將領的彙報。據《以色列時報》消息,內塔尼亞胡之後向媒體表示,伊朗在中東的“好戰行動”還在持續,其中就包括針對以色列的,如將“伊拉克與也門轉化爲對以發射火箭彈和導彈的基地”。
“我們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防止伊朗在地區內加強軍事存在。”內塔尼亞胡說道,“不管伊朗是通過空運,還是取道陸地把致命武器從伊國內運到敘利亞,以色列都會予以阻止。”
“內塔尼亞胡24日的表態並不是在渲染伊朗威脅論。”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晉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自2017年以來,隨着敘利亞政府軍不斷收復領土,敘政府軍的盟友——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及其支持的什葉派民兵在敘利亞的勢力也逐漸擴大。“以色列擔憂敘利亞在未來會成爲伊朗攻擊以色列的前沿陣地,而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武裝正不斷地向以佔領的戈蘭高地靠近,這加劇了以色列的安全顧慮。”王晉分析道。
伊朗對以色列的威脅與日俱增?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此前報道,以色列國防軍新聞處19日稱,以軍成功攔截了4枚從敘利亞境內射向以色列的火箭彈。當日夜間,大馬士革多次傳來爆炸聲,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報道稱,這是敘防空部隊在反擊(以色列)對敘首都市區和郊區的空襲。
而以軍則在20日宣佈,其攻擊了敘利亞境內多個屬於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的目標。“這次攻擊是爲了報復伊朗部隊從敘利亞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實施打擊的行爲。”以軍在其聲明中說道。
今年8月,以色列也曾以打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及其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以及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爲由,接連對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境內和伊朗有關的軍事目標進行攻擊。
《紐約時報》此前刊文指出,自2017年以來,以國防軍已經發動了200多次針對敘利亞境內伊朗武器庫及其他軍事設施的空襲,而其中許多襲擊的目的就是阻止伊朗向黎巴嫩真主黨等組織運送武器。
陪同內塔尼亞胡視察的以防長本內特在24日也對伊朗發出警告:“伊朗本與敘利亞毫無瓜葛,伊沒有任何理由在敘加強軍事存在。伊朗在敘利亞所做出的任何嘗試都會遭到以色列國防軍的回擊。”
此外,本內特強調,伊朗領導層應聚焦國內民生,改善伊朗民衆的生活水平,而非致力於繼續傷害以色列民衆。
“近年來的一系列邊境衝突事件進一步使得以色列認爲,伊朗有意在敘以邊境鞏固軍事打擊以色列的前沿陣地,伊朗對以色列的威脅與日俱增。”王晉向澎湃新聞表示。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此前報道,受美國製裁影響,伊朗石油出口量已從2016年每日250萬桶降至當前的每日40萬桶或20萬桶。法新社則指出,伊朗里亞爾近年大幅貶值,國內通脹嚴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伊朗經濟2019年將收縮9.5%,通脹率將超過35%。
伊朗威脅有助於內塔尼亞胡連任
在面臨伊朗威脅的同時,內塔尼亞胡在以國內也正面臨多重問題,其在一年內的兩次大選中均未能組閣成功,連任總理失敗。與此同時,內塔尼亞胡還面臨多項司法指控,一旦他未能保住總理職位,或將遭受牢獄之災。
據法國24小時電視臺21日報道,以色列總檢察長曼德爾布利特當天宣佈以賄賂、違反信託與欺詐罪名起訴內塔尼亞胡。
此前以色列檢方已對內塔尼亞胡發起了三項調查:一是被控收受一位富商送出的價值26.4萬美元的禮物,其中包括香檳與雪茄;二是被控在以色列報紙上以優惠待遇換取對自己有利的新聞;另外,內塔尼亞胡還被懷疑向貝澤克控股股東埃洛維奇(Shaul Elovitch)提供了高達5億美元的監管優惠。作爲交換,埃洛維奇在他旗下的新聞網站上對內塔尼亞胡進行了有利的報道。
法國24小時電視臺分析稱,一旦三項指控均成立,那麼內塔尼亞胡將面臨較長時間的牢獄之災。而路透社21日則在報道中指出,這是首次出現以色列現任總理遭起訴的情況,反映了內塔尼亞胡政治生涯中最嚴重的危機。
對於上述三項指控,內塔尼亞胡否認自己行爲不當,並拒絕辭職。他在21日晚指責警方及司法部門對他有“偏見”,形容這是企圖發動對總理的“政變”,調查目的是要驅逐右翼政府。
“他們不是在尋找真相,而是在找我的茬。”內塔尼亞胡在21日的演講中說道。
《以色列時報》21日刊文指出,雖然以色列法律規定總理一旦被定罪就必須下臺,但是內塔尼亞胡仍有辦法將這一危機拖後——他可以向議會請求“豁免權”,這一請求需要通過以色列議會內閣委員會和全體會議表決。
然而,由於9月大選結束至今,以色列新政府組閣進程陷入僵局,內閣委員會目前是“空轉”狀態。因此,一旦內塔尼亞胡請求“豁免權”,他就可以等到組閣完成,或2020年3月新一屆大選結束的幾個月之後才得到回應,而那可能已經是2020年5月或6月了。
而據路透社報道,以色列總統裏夫林21日已正式要求議員們在21天之內就總理候選人達成一致意見,以避免在一年時間內舉行史無前例的第三次大選。
對此,王晉分析稱,鑑於9月大選結束後以色列議會各黨均未能獲得絕對多數席位,且各黨派在一些立法與改革議題,如極端正統猶太教徒參軍問題上的態度涇渭分明,甚至持完全相對的觀點,因而在未來以色列恐難以避免第三次大選。
“假使進行第三次大選,內塔尼亞胡可否連任將取決於多重因素。”王晉向澎湃新聞表示,“一方面,貪腐案調查會對內塔尼亞胡及其領導的利庫德集團的形象造成不良影響,影響其支持度;另一方面,若周邊安全風險不斷加大,如伊朗‘威脅’增大,那麼以色列民衆或優先考慮國家安全問題,而非貪腐案調查,這會給內塔尼亞胡與利庫德集團的選情帶來利好。”
王晉強調,如果在第三次大選期間,針對內塔尼亞胡的貪腐案調查持續,而以色列周邊局勢趨於緩和,伊朗“威脅”消退的話,那麼內塔尼亞胡恐將面臨和上兩次大選相同的選情,無法輕鬆組閣成功,繼而連任。
不僅如此,就在內塔尼亞胡被正式起訴後,24日,以色列資深議員吉德翁·薩爾身爲利庫德集團主席的內塔尼亞胡提議,希望在12月11日前舉行黨內初選。德新社解讀,這一舉動意在把現任主席內塔尼亞胡拉下馬。這是該中右翼政治集團內部首次正式要求替換這位已連任十年的總理。
“目前來看,內塔尼亞胡未來會走向何方還存在較大變數。”王晉告訴澎湃新聞。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