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首页 > 今日焦點 > 即時

下半年 全美房價漲勢緩 房貸利率降

發佈時間:2019年06月22日 23:40 來源:中国日报 评论:0條 點擊:7516次
2019年是賣房好時機。

 

美國房貸利率大幅下跌,新屋銷售成績亮麗。


(華盛頓二十一日電)2019年上半年,全美房地產市場出現意外情況,房貸利率下降,與專家年初時的預測相反,這對購屋者、賣家和房主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另外,數以百萬計的業主可利用這些意想不到的低利率,重新辦理房貸還能在再融資中受益。
另一方面來說,對2019年的房市預測是正確的。買方雖仍在房屋供應短缺的市場之中,但房市並不像六個月前那樣傾向於賣方。房價雖繼續上升,但沒有過去幾年漲得那麼快,而許多潛在買家還都在爲沈重的負擔而努力。
「書呆子錢包」(NerdWalle)今年下半年房市和房貸有九個明顯的趨勢:
一、需要更多上市房屋。從2012年8月份起,房屋市場就是一個賣方市場。與待售房屋相比,更多的潛在買家存在,使賣家的談判籌碼更多。但下半年,雖然在大多數地方的市場,仍然偏向賣方,但買賣平衡正朝著買方的方向發展。
如今市場上有更多待售房屋,讓有意購屋者有更多選擇。今年四月,全美在183萬棟房屋上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萬棟。同時,在新建住屋方面,有327,000單位上市,比去年同期增加33,000單位。
二、房價續漲。房市專家曾預測,從去年底起,2019年房價繼續上升,但漲得比較緩慢,以今年過了5個多月的情況來看,這項預測是正確的。
以目前所能獲得的今年前四個月來說,買方對現有住屋的支付增加,但以年度來比較,如今比一年前增值減少百分之4。
三、房貸利率將維持低水平。「房利美」(Fannie Mae)、「房貸美」(Freddie Mac)和「全美房地產經紀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均曾預測,房貸利率在2019年會上升,但事實則是今年房貸利率則是降低的。
2018年11月的30年期固定房貸利率爲百分之5.09,是一個小高峯,到今年6月降爲百分之4.09。
四、「可負擔房屋」仍會是一個受關切的議題。儘管買主仍然不易找到「可負擔房屋」,尤其是首次購屋的人尤其面對房價感到壓力很大。
房市經紀網站Realtor.com首席經濟學家海爾(Danielle Hale)說,「雖然可負擔性比我們預期的要好得多,但價格上漲抵消了抵押貸款利率下降的大部分好處。對於個人買家來說,這意味著他們的每月付款可能與你一年前購買的大致相同。」
五、更多人可以透過重新辦理房貸而能節省開支。這就是房貸利率下降,除了購屋者有利之外,對屋主來說,辦理重新貸款也是不錯的選擇。
房貸業技術提供商萊特(Black Knight)估計,590萬屋主可以透過重新貸款,便能減少百分之0.75的利率負擔。
六、新建住屋變得更大。在經濟復甦的時候,購屋者希望買較大的房子,在2018年新屋的面積有減低的趨向,但是在2019年第一季,中間住屋的面積增加了。
以年度比較,新建住屋的中間價格,在2019年4月因爲面積增大,中間房價爲342,200元,比一年前的中間房價314,400元,提高了百分之8.8。
七、注意力集中在首次購買者身上。房貸和房產業專注於爲首次購房者提供服務,理由很充分,首購者的需求被壓抑很久了。
房貸保險公司Genworth首席經濟學家劉添(譯音,Tian Liu)說,在2007年至2015年期間,大約有300萬「首購族」被耽誤了。
八、申請貸款條件因利率降低而略微緩解。
在房市危機之後,立法者要求房貸金融機構應該評估借款人的償還能力。金融監管規則的改變,會使房貸變得更加困難。
「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的房市金融政策中心辯稱,貸款金融機構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兩三年內,過於自由放貸之後,卻變爲過度糾正。
房貸金融機構「現在淨值」(Equity Now)營運經理馬特. 哈克特(Matt Hackett)說,房貸金融機構也同意的證據顯示,他們一直在放寬貸款標準。
九、過度自信的賣家可能會掙扎。新建住屋能量不足,房價上升,那意味著今天仍是「賣方市場」嗎?但是,賣家不應指望和絕望買家之中,爆發競爭。
Realtor.com經濟學家海爾說,對於那些銷售相對昂貴房屋的人來說,真是仍佔有優勢。價格昂貴的房屋吸引更多的買家而非首次購房者,據分析,三分之一的購房者是初次購房者,其他仍是換屋的買主。
各地房價有高有低,而且供需情況各異,說是房市已變成「買方市場」,也不是絕對的,有些都會區仍是「賣方市場」。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国泰银行上海灘餐廳華興保險銀泰珠寶
寶爾博物館鄭博仁律師事務所凱悅大酒樓美國奧淇國際金融美芝秀權威保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