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2017 年,美國 X-37B OTV4 跨大氣層飛行器在甘迺迪太空中心降落。 ![]() |
美國國防部電磁軌道砲衛星概念圖。 ![]() |
(綜合報導)美國國家空間委員會表示,如今的太空已經充滿著數百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從 GPS 衛星到金融交易都要經過太空,然而中俄的飛彈力量越發強大,美國需要更多的因應。而類似的提議,其實也早有人提出,希望能成立獨立太空部隊,但受到不少人的反對,包括前美國國防部長 Jim Mattis,這其中牽扯到了軍隊預算及編制的紛爭。
不過未來美國的太空部隊將會更加積極, Mike Pence 也直言,此太空軍將允許美國反擊其他國家,如中國和俄羅斯等,且歷史證明,和平只能來自力量,在外太空領域,美國太空軍就將成爲這種力量。可以預期,美國未來在太空領域將更顯積極,而提到更加具有進攻性的太空力量,除了應該還未誕生的太空戰艦外,通常指的是軌道武器(Orbital Weapon)。
不過先不管技術上是否真能建造出來,天基武器系統(Space-based Weapon System)在如今的反衛星技術(Anti-satellite Weapon)下仍顯得脆弱,雖有過許多著名的構想,如「上帝之杖」(Rods From God)計劃, 希望能從太空投射核武,但被廣泛應用的可能性不大。如死星(Death Star)一般的太空要塞更是如此,曾經有民衆詢問白宮是否有打算建造死星,而白宮也真的做出正式迴應表示,這種武器既脆弱又昂貴,大而無當。
所以目前的軌道武器實際是指,在地球衛星軌道上,從預定點制動和攻擊目標的導彈武器。其可從兩個相反方向去攻擊同一個目標,更容易突破對方反導系統預警雷達防禦,併成功進入目標區進行攻擊。蘇聯在冷戰時期曾研發出一種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ractional Orbital Bombardment System,FOBS),由於採用的是衛星軌道不同於一般洲際彈道飛彈採用的拋物線彈道,因此可以避免反彈道飛彈系統的偵察和打擊,又被稱爲環球飛彈。
但在第二輪的戰略武器限制談判(SALT II)中此類武器已被禁止使用,並且於 1983 年全數退役。不過其設計理念仍然影響現代的洲際飛彈,例如現今廣受討論的高超音速武器(HGV),就擁有類似的效果。而此前美國總統川普之所以宣佈推退出中程飛彈條約,據推測也就是爲了因應中國的威脅。
除此之外,目前更受矚目的應該是軌道轟炸機的概念,亦即能飛行在近衛星軌道上的太空轟炸機,或稱爲次軌道轟炸機,且做爲一個機動性平臺可攜帶常規武器、雷射武器甚至是核彈頭等,而致力於此的國家,除了美國外當然也是中國最爲積極。
美國波音曾在 2006 年試飛一架能上太空的飛機,代號 X-37,當時稱作跨大氣層飛行器,不過美國軍方否認這是軍事用戰機。而中國也在差不多時期研發代號神龍的空天飛機,其性能到底如何不得而知,據傳中國軍方的要求是希望能夠攜帶核武一舉殲滅來犯的航母艦羣。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防情報局今年的最新報告也指出,中俄不僅有擊落美國衛星的導彈能力,更積極發展雷射武器,中國在 2020 年前就會有能力部署陸基雷射武器以有效對抗低軌道太空監測衛星。而俄國更在去年已交付雷射武器給太空部隊,可能也是爲了反衛星任務。
總體而言,太空軍主要的戰略目標仍然是圍繞在防衛太空站及攔截來襲武器等,類似於空軍的作用。而雷射武器技術的逐漸成熟將可能對太空戰中攻擊與防禦技術的地位有所影響,不過應該仍然還是攻擊優於防禦。在沒有更新的防禦技術,例如相轉移裝甲,甚至是更科幻的能量護盾出現前,要更好的保衛太空站或衛星相對困難,戰爭的結果很可能是誰都無法完整保存己方的太空資產。
所以軍方應該會更偏好把更多的資源留給其他方案,例如在沒有太空設備的支援下該如何繼續遂行作戰。但這樣仍然無法解釋,爲何美國要使其成爲獨立軍種。因爲此種任務往往需要其他軍種的協作,所以美國空軍也不太認同此一想法,認爲太空司令部的作用遠比成立太空獨立部隊來的重要。目前中國官媒則認爲,這只是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的藉口,也有意見表示,這是爲了爭取軍事預算的把戲。
雖然現在的太空戰爭離星際大戰還有段距離,但的確是越來越科幻了,或許已能稱做是近未來。太空軍也有可能如科幻文學般邁向如海軍的地位,保衛空間的使用自由,擴展兵力投射能力,甚至遂行外交任務等,這就真的需要一支獨立部隊來進行。就如同對南北極的開發一般,月球也同樣是極具價值的戰略要地,未來若宇宙礦藏開發等活動更爲興盛,將可能加速太空軍的發展。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