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今日焦點 > 即時

川普:墨西哥與中美洲把人扔到美國

發佈時間:2018年11月26日 14:57 來源:中國日報 评论:0條 點擊:1156次
加州聖地牙哥居民遊行示威,要求川普政府讓中美洲非法移民進入美國。

 

 

數以千計的中美洲無證移民在美墨邊界入口站前,示威抗議。

 

 

大批中美洲非法移民25日強行越過美墨邊界高牆要進入美國。

 

 

強行越過美墨邊界高牆的中美洲非法移民。

 


(華盛頓二十五日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5日批評墨西哥與中美洲未能在移民抵達美墨邊境前予以阻止,並指責他們試圖把不想要的人扔到美國來。
川普在推文中寫道:「若墨西哥早在他們到達我們南部邊境就阻止他們,或如果他們的原籍國不讓他們形成(這是他們把某些人趕出他們的國家並把他們扔到美國的一種方式),那將非常明智。民主黨造成了這個問題。禁止穿越。」
目前有超過1萬移民集結在美墨邊境,尋求經濟庇護。
川普:法院批准庇護前 移民待在墨西哥等
川普說,在美國審酌期間,企圖從南部邊界入境美國的尋求庇護者必須在墨西哥境內等待,似乎證實「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政府已經和即將上臺的墨西哥政府達成協議。
川普在推特推文說:「法院個別批准申請前,在南部邊境的移民將不許進入美國。」
他還說,美國「將允許那些合法入境者進入我國」,並強調「所有移民都將留在墨西哥等待」。
美墨達成這項將重新翻修美國邊境政策的協議之際,數以千計中美洲移民企圖穿越墨西哥邊境城市蒂華納(Tijuana)進入美國,以逃離祖國的貧窮和幫派暴力,尋求較好的生活,移民大軍進逼邊界引發川普憤慨。
華郵引述即將擔任墨西哥內政部長的桑傑士(Olga Sanchez Cordero)表示:「目前,我們已針對這項滯留墨西哥政策達成協議。」墨西哥總統當選人羅培茲歐布拉多(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將於12月1日就職。
不過桑傑士的辦公室稍後發表聲明說:「即將上臺的墨西哥政府與美國政府之間未達成任何協議」。
包括婦女和孩童在內的近5,000名中美洲移民從宏都拉斯長途跋涉一個多月後,如今棲身在蒂華納的臨時避難所。
38歲的宏都拉斯移民佛羅雷斯(Carolina Flores)說,川普「並未僭越權利範圍,這是他治國的方式」,但他的移民立場不同於他國總統。
她還說:「他將我們視爲會在那裏啃食的蟲。」「我們來到美國是寄望尋求一個機會!」
避難所裏的另一名宏都拉斯移民、31歲的家庭主婦莫拉萊斯(Orlinda Morales)說,報導中說的新庇護規定看似「非常好」,因爲移民不會陷入困境。她說:「我們將在這裏工作。」
華郵說,雙方並未簽署正式協議,但美國官員視此協議爲嚇阻移民漂移的潛在突破。
報導引述國土安全官員表示,美國庇護官員將會於未來幾天或幾周,開始執行這項新程序。
尋求庇護者將會經過初步篩檢,判定他們待在墨西哥是否會面臨迫在眉睫危險。墨西哥境內暴力猖獗。
根據報導,根據新制度,美國官員將能處理至少兩倍的庇護申請,因爲他們不會受到美國入境口岸的拘留空間所限制。
報導還說,在這項新制下,庇護申請被拒的申請人不許回到墨西哥,而是留在美國等待遣返祖國。
墨西哥警方今天在邊境城市蒂華納驅離集結抗議的中美洲移民後,美國關閉繁忙的聖伊席卓入境口岸,邊境官員甚至動用催淚瓦斯,驅趕部分涌向邊境的示威羣衆。
美墨邊境緊張近日升溫,數千移民在蒂華納的體育場紮營,數百人不時聚集在這個主要入境口岸附近。儘管美國逐漸加強邊境管制,移民已表示,他們會等到可以尋求庇護爲止。
美國總統川普3天前揚言,如果發現情況發展到快要失控的程度或有人會受傷,他將關閉「整個邊界」。
至少500名移民隊伍成員今天和平示威,包括婦孺,但遭到墨西哥有關當局擋下,要他們等候批准。整個上午過去了,他們開始清楚不會獲得批准後,難掩失望之情。
一小羣民衆脫隊前往幾百公尺外,位於蒂華納和聖地牙哥之間通往邊界圍牆的渠道區。推特上今天出現的影片顯示,大批移民衝過混凝土淺水道前往邊境。部分移民試圖爬上第一道金屬障礙附近。
在羣衆到達邊境前,聚集在圍牆另一側的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官員發射催淚彈,路透社記者說,聞起來感覺像是胡椒。
抗議羣衆困在墨西哥和美國邊境官員之間。一名年輕女性昏倒在地,還有嬰孩在哭。現場哀號四起,怨聲載道,部分移民高喊他們不過是想過更好的生活,到美國找工作。
移民後來又繼續成羣接近邊境,遇上更大片的催淚瓦斯煙霧。
網友反應兩極,有人在推特留言感謝邊境官員盡職,也有人擔心移民安全,怒斥移民官員可恥,酸說「對孩童噴催淚瓦斯,希望你們晚上還能睡得好」。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上週在該刊撰文,以他父親60多年前移民美國的經歷,說明當時那個沒有錢、不會說英文的亞美尼亞裔青年,如何接受資助,踏上美國土地,後來成爲大學教授。他說,他感謝美國當年熱烈歡迎他的父親,且寄望如今美國人依然對移民慷慨伸包容。
紀思道在文中說,他的父親原名瓦迪斯瓦夫.剋日什託福維奇(Wladyslaw Krzysztofowicz),100年前出生在當今烏克蘭境內,二戰期間他從羅馬尼亞逃到南斯拉夫,後來去了法國,且在美國俄勒岡州第一長老教會的贊助下,1952年移民美國。
剋日什託福維奇搭乘輪船馬賽號抵達紐約港時,一句英語也不會說,來自當時跟美國敵對的共產主義國家。一名滿頭白髮的波士頓婦女想跟他聊天,他卻聽不懂。那名女士拿出一張紙,寫下自由女神像上的銘文:「渴望呼吸自由的人們,投入我的懷抱吧......。」
她對他說:「把這個當作紀念品吧,年輕人,」然後又改口說:「年輕的美國人。」
剋日什託福維奇後來由於本名拼法難念,改名爲拉迪斯.克里斯托夫(Ladis Kristof),他努力學英文,進入裏德學院和芝加哥大學就讀,最後成了大學教授。
紀思道說,當年沒有人因爲他父親有一口濃重的斯拉夫口音,無法說出披頭四歌名,或不知道超級盃到底是籃球賽還是足球賽,就排擠他。而這正是紀思道覺得感恩之事:一個願意接納移民的美國。
他承認,移民是個複雜問題,美國不能開放邊境,接納每一個人,美國也曾發生過排華法案、驅遭猶太難民、拘禁日裔美國人等醜陋事件;且如今美國的許多作法,包括把敘利亞或宏都拉斯難民妖魔化、拆散移民孩童和父母,都是不合理的。他說他父親在2010年去世,未見到這個曾經收容他的家園,正在派遣軍隊到邊境,並將此作爲打擊「入侵者」的政治噱頭。
紀思道在文末說,他感謝波士頓女士那樣的人,他們當年未把他父親視爲「入侵者」、「性侵犯」或「殺人犯」;他衷心希望,如今美國人都像那位波士頓女士。
紀思道曾爲紐時記者,擔任過該報駐香港、北京及東京特派員,曾以六四天安門事件相關報導,與妻子伍潔芳同獲普立茲國際報導獎;後來又以蘇丹達佛大屠殺報導,另獲普立茲評論獎。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国泰银行寶爾博物館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DSC美芝秀郝琦聯合律師事務所
鄭博仁律師事務所美國奧淇國際金融華埠服務中心凱悅大酒樓銀泰珠寶華興保險權威保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