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今日焦點 > 即時

實現星際殖民 大獵鷹火箭改名「星艦」

發佈時間:2018年11月24日 12:22 來源:中國日報 评论:0條 點擊:2502次
馬斯克將大獵鷹火箭改名叫星艦,表示它是可以飛到另一個星球的太空船。

 


(綜合報導)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公司起伏不定,但是他的太空事業-SpaceX公司並沒有受到影響,表現的有聲有色,獵鷹9型火箭每週都有太空任務。最近馬斯克在自己的推特上說,他要把大獵鷹火箭(BFR)改名叫「星艦」(Starship),表現他對星辰大海的鴻圖野望。
Space X現在最常用的火箭是獵鷹9號,可以將22噸的酬載送到低軌道、4噸的酬載送到高軌道;更大型的則是由3支獵鷹9號捆綁而成的「獵鷹重型」火箭,推力達到3倍,已在今年初完成試射,將一輛特斯拉跑車送入太空,目前這輛跑車也飛過火星軌道。
不過,比獵鷹重型還要更強大的火箭也在研發中,就是「大獵鷹火箭」,這型火箭可以將大批的人們送到火星,以實現星際殖民。馬斯克或許認爲「大獵鷹火箭」名字太普通,無法表現真正的用意,所以必須改名。
馬斯克表示,載人與物資的太空船上半部,稱爲「星艦」(Starship),而下半部的火箭助推器,則稱爲超級重型火箭「Super Heavy」。
不管叫大獵鷹或是叫星艦,它都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巨型的太空火箭,運載能力過100公噸,能夠同時運載100個乘員前往火星。馬斯克相信,在他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人類成爲「跨行星物種」。
Space X希望星艦火箭系統能在2020年投入使用,這意味著明年將有一系列重要的系統測試。相關技術會用在持續更新的獵鷹9號火箭。SpaceX總裁關妮.莎特威爾(Gwynne Shotwell)表示,獵鷹9號會成爲「小星艦」。
不過,改了名字也有別的挑戰:一位推特用戶向馬斯克指出疑問,既然名字叫「星艦」,那應該要具備「跨星際飛行」的能力纔對,也就是能飛向另一個恆星系統。
馬斯克回答「星艦的後期版本將能夠飛往下一個恆星」
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的比鄰星,也就是南門二的C伴星,它距離我們爲4.22光年,也就是40兆公里。「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時有 27 臺梅林 1D 發動機,可提供超過 2,280 噸推力,相當於 18 架波音 747 客機以最大功率運轉。「獵鷹重型火箭」在近地軌道(LEO)的運載能力達 63.8 噸,相當於把一架裝滿燃料、乘客和行李的波音 737 客機送上太空。
好了,以上就是目前世界上火箭的最大運力。然而「獵鷹重型火箭」的運載能力還不足土星 5 號的一半。
土星 5 號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 1960 年代研發設計的運載火箭,至今仍是人類使用過最高、最重、推力最強的運載火箭。
土星 5 號高達 110.6 公尺,重約 3,039 噸,推力可達 3,408 噸,至今保持人類史上火箭最大的運載能力紀錄:近地軌道(LEO)140 噸,比獵鷹重型火箭兩倍還多。
這些理論上的數據並不能讓土星 5 號成爲史上最強運載火箭系統,只有當它順利進入太空纔算成功。而土星 5 號不僅一次次發射成功,還成爲航空史里程碑事件的幕後功臣。
從1967 年首飛到 1973 年退役,土星 5 號共發射了 17 次,從未發生任何事故,未損失任何有效載荷,成功率達 100%。
其中有 3 次發射最受矚目,一次是 1968 年載著阿波羅 8 號和 3 名太空人完成人類第一次繞月飛行。
一次是 1969 年載著阿波羅 11 號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
最後一次是 1973 年將美國第一個環繞地球的太空站──天空實驗室送入近地軌道。無論美國 NASA 還是蘇聯,從他們火箭研發歷史來看,不是傾舉國之力不計成本地投入,就是經歷一次次慘烈的失敗。
SpaceX 的偉大之處在於,身爲一家民營企業,以 1 億美元的超低成本,達成現役最強的火箭運載能力。
實際上 SpaceX 以低廉價格和穩定性能,在全球商用火箭發射市場已逐漸超越歐洲和俄羅斯,佔據最大市佔率,且差距不斷拉大。
SpaceX 火箭的報價在市場極具競爭力,比如獵鷹 9 號火箭(Falcon 9)報價在 5,500 萬至 6,200 萬美元,同等運力的宇宙神 5(Atlas-5)和德爾塔 4(Delta-4)報價則在 1 億至 4 億美元。
而且可回收再利用的二手獵鷹 9 號火箭報價還能打 7 折,這讓其他廠商毫無還手之力。
剛剛發射成功的獵鷹重型火箭的性價比就更高了,價格比獵鷹 9 號火箭漲不到五成,運載能力卻是獵鷹 9 號火箭近 3 倍。
NASA 正在研發的土星 5 號繼任者太空發射系統,儘管運載能力是獵鷹重型火箭兩倍多,成本卻至少是獵鷹重型火箭的十倍。
SpaceX 得以實現低成本的重要原因是回收重複利用一級火箭,馬斯克曾表示,一旦火箭回收常態化,能降低 99% 的發射成本。
此外,SpaceX 也是第一個沒有第三方供應商的航太航空公司,從火箭主體、整流罩、引擎到發射所有配件和技術都由 SpaceX 一手包辦,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成本自然降下來了。
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想想蘋果至今仍無法在手機晶片和麪板自給自足可見一斑,更何況是更精密的航太航空器件。
自從獵鷹 9 號火箭回收成功,SpaceX 就開始獲得 NASA 的鉅額訂單,在遙遙無期的太空發射系統到來之前,承擔 NASA 的衆多太空探索計劃。
隨著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成功,如無意外,今年 6 月 SpaceX 還會將一名太空人送上太空,成爲第一家完成載人航空的民營公司,同時也進一步落實馬斯克火星移民三步計劃中的第一步(載物航空),以及開啓第二步計劃(降低太空旅行成本)。
多年以後,或許當馬斯克在火星上看著 SpaceX 載著人類再次落地,他會回想起 2002 年創立 SpaceX 時被質疑爲「PPT 火箭」的騙局;回想起 2006 年到 2008 年獵鷹 1 號火箭三射三炸的絕望,還有獵鷹 9 號火箭數次回收失敗甚至原地爆炸的窘境,當然還有今天獵鷹重型火箭把特斯拉和 Starman 送上太空的美妙時刻。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国泰银行寶爾博物館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DSC美芝秀郝琦聯合律師事務所
鄭博仁律師事務所美國奧淇國際金融華埠服務中心凱悅大酒樓銀泰珠寶華興保險權威保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