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原標題:倉庫吃緊 美國大豆無倉可儲 路易斯安那州超過15%大豆已腐爛
【僑報網訊】美國是世界頭號大豆種植和大豆出口國。去年,美國約有60%的大豆出口到中國。今年再次迎來大豆豐收季的美國豆農們卻因貿易戰普遍面臨銷路不暢,大豆無倉可儲的窘境。眼睜睜地看着自家的大豆一點點腐爛,變成今日很多美國豆農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今年7月拍攝的伊利諾伊州的一個農場,一輛拖着裝滿了大豆。(圖片來源:路透社)
大谷倉已接近飽和 收割季前倉儲能力就只剩20%
上海觀察者網編譯路透社21日報道稱,“已經沒有空間可以容納更多的大豆了。”美國豆農漢塞爾曼無奈地說。先前,他已經把自家存放農具和種子的倉庫也騰出來存儲大豆。
目前美國幾大由國際谷商運營的大谷倉都已經接近飽和。事實上,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早在今年秋天大豆收割季來臨之前,美國糧食倉儲能力就只剩20%左右。
“沒有人會再要他們(大豆)了。”豆農方特諾特在說道。“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了。”
儘管,美國政府宣佈計劃撥120億美元補貼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的美國農民。但是,農民真正能夠拿到手的錢事實上微乎其微,因爲他們必須爲自家的大豆找到“安身之所”而支付高額的費用。
穀倉空間吃緊,豆農們的大豆儲存需要持續旺盛,讓當地穀倉主們看到商機。伊利諾伊州中部的穀倉主對美農們加收高出原價40%的額外倉儲費用,這進一步加重了豆農們的負擔。
也有穀倉主表示,加收費用也是無奈之舉,這只是爲了防止美農再源源不斷地把大豆送進來,因爲已經沒有空間可以去容納更多的大豆了。
無倉可儲的農民,最後只能把大豆成堆地堆放在田地上。但是,大豆不同於玉米,極易受潮,不易保存。如保存不當,便會很快腐爛。
在路易斯安那州,超過15%的大豆都因腐爛嚴重而已經無法出售。
“美國大豆”後,“澳大利亞大麥”也要涼涼?
北京參考消息網23日報道,兩個月前,一艘滿載着7萬噸美國大豆的船隻,爲趕在關稅生效前入港,使出了“洪荒之力”加速航行,但最終沒能跑贏時間,不得不在海上漂流一個多月。網民打趣稱,一個多月的時間,大豆會不會成爲豆芽?
中國商務部近日發佈另一份公告,令“澳大利亞大麥”也感到類似焦慮。19日,中國商務部宣佈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調查期限爲一年,特殊情況下將再延長半年。
早在10月9日,中國國際商會就向商務部提交了澳大利亞大麥反傾銷調查申請,給出的理由是,澳大利亞大麥以低於正常價向中國大幅度出口銷售,對國內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
對此,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表示,希望外界不要對反傾銷調查疑慮太多。“這項調查是應中國國際商會的請求進行的,我們對此表示理解……政府監管部門應工商業團體的要求進行反傾銷調查,在各國都不罕見,中國相關部門只是在履行其職責,大家無需多想。”
相比“美國大豆”,“澳大利亞大麥”還不會那麼快“涼涼”,畢竟只是開始調查,結果還是未知。反傾銷調查短期內或將影響大麥價格小幅波動,但還遠未到影響全球大麥貿易格局的地步。
而除了澳大利亞,中國大麥進口還能依靠加拿大。今年1月,中國從加拿大大麥進口增長最快,進口數量同比翻了一番,進口金額同比增長67.25%。與此同時,加拿大麥芽大麥的價格比澳洲每噸便宜10到20元。
另有消息稱,今年7月,中國收購了俄羅斯3000多萬噸大麥,不僅挽回了俄羅斯農民糧食滯銷導致的損失,還與俄就進口糧食達成了合作意向。(完)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