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今日焦點 > 即時

外媒籲美國“以史為鑒”:貿易保護主義將適得其反

發佈時間:2018年03月28日 16: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评论:0條 點擊:3503次
中新網3月28日電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對此,多家外媒呼籲美國應“以史為鑒”,警惕貿易保護主義。外媒同時引述專家和學者的觀點稱,美國加征關稅的做法對中國的經濟和貿易政策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反而會對美國自身帶來反作用。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發署名文章稱,美國誤判了解決美國貿易逆差問題的出路,對中國産品加征關稅的做法是“誤入歧途”。

  文章進一步指出,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的10年間,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引發美國國內部分觀點對中國經濟實力持續增長的擔心,“美中經貿關係之所以發生摩擦,是因為這一關係的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美國《紐約時報》刊登專欄文章稱,美國對中國商品增設關稅,使美國“從‘自由主義世界秩序’(二戰后預設的自由貿易與國際合作)當中退出,回歸19世紀式的民族主義、保護主義和大國對抗的方式”。

  《紐約時報》專欄文章指出,盡管特朗普認為貿易保護主義可以幫助美國工人,但根據一項研究,美國上一次大規模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前總統喬治•W•布什在2002年短期內徵收鋼鐵關稅——令美國損失了20萬個就業機會。

  《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登的另一篇署名文章稱,證之以過去的經驗,就算是美國對中國個別高端産品製造的整體封鎖,也沒有遏制中國憑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全面封鎖都不能有所功效,關稅更是難有所作為,“美國市場雖然大,但並不是整個世界”。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為《金融時報》撰稿稱,美國對中國商品施加最新的關稅尚未得到確認和實施,但即便價值數百億美元,這些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將是可“忽略不計”的,而且目前來看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不會有任何影響。

  馬格努斯指出,美國的關稅策略不會達到預期效果。它將抬高美國國內物價,破壞更多就業機會,在已生效的減稅法案的影響面前顯得蒼白無力——減稅將大大增加財政赤字,因此同樣也會擴大外部逆差。

  美國《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商界專家觀點稱,專家建議特朗普在提高從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方面謹慎行事,因為可能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后果,並給美國消費者帶來損失。

  德媒同樣呼籲應“以史為鑒”,警惕美國貿易保護政策對美國和全球經濟所帶來的危害。

  德媒以上世紀美國“斯姆特-霍利關稅案”為例報導稱,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並由時任總統胡佛簽署了大幅提升進口商品關稅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案”。法案生效兩年后,美國的進口商品稅率達到巔峰。但與此同時,美國的宏觀經濟各項指標卻一路走低。受到高額關稅的直接影響,美國進口貿易額猛烈縮水。同時,由於許多國家都採取報復性關稅的等反制措施,美國的出口貿易額也嚴重萎縮。

  報導援引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麾下擔任副助理貿易代表的特雷佛•金凱德此前發表的評論稱,“斯姆特-霍利關稅案”引發了一場規模巨大的貿易戰,讓美國工人丟了工作、美國農民丟了客戶、美國家庭買不起商品,將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徹底催化成全球大蕭條。(完)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国泰银行寶爾博物館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DSC美芝秀郝琦聯合律師事務所
鄭博仁律師事務所美國奧淇國際金融華埠服務中心凱悅大酒樓銀泰珠寶華興保險權威保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