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今日焦點 > 國際

90海外華文教育有了統一標準 在美髮展形勢向好

發佈時間:2017年12月20日 03:06 來源:僑報網 评论:0條 點擊:3729次
【僑報網綜合訊】第四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開幕式當地時間19日在北京舉行,大會由國務院僑辦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主辦,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位華文教育界代表參加了大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楊潔篪出席並致辭,高度評價海外僑胞對海外華文教育作出的重要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楊潔篪(右二)、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右三)與獲頒華文教育傑出貢獻獎的印尼中華總商會永久名譽主席、泗水新中三語學校董事長何文金(右一)合影。 (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國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在開幕式上總結了第三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以來的海外華文教育工作情況,分析了當前海外華文教育發展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介紹了未來三年國務院僑辦支持華文教育發展的主要舉措。

據央廣網報導,裘援平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海外華文教育事業要有新的更大作為。希望廣大華文教育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抓住大好機遇,以不斷創新精神全面深化海外華文教育“標準化、正規化、專業化”發展,鞏固好、發展好作為海外中華語言文化基礎教育首選平台的2萬所華文學校,同時創新拓展新形勢下的海外中文教育事業。

另據中新社報導,裘援平19日在大會上介紹,目前中國海外華文教育標準研製初步完成,華文學校發展實現有章可循。

此前,國僑辦提出海外華文教育要朝著標準化、正規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裘援平說,“三化”建設的重要前提是實現華文學校辦校有章可循,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各自為政”“各走各路”的鬆散局面。

據了解,3年來國僑辦組織專家研製了《週末制華校辦學參照性標準》《週末制華校教育教學大綱》《全日制華校辦學參照性標準》《全日制華校教育教學大綱》 ,推出了《華文教師證書》實施方案和華裔青少年華文水平測試標準,針對華文學校校務管理、教學安排、課程設置、教師遴选和學業考核等各個環節,初步建立起一套相對完整的參照性標準體系。

教材是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傳播中華語言文化的重要載體。據介紹,目前華文教材體系建設初具規模,華文學校教材需求基本得到滿足。 3年內,新編或修訂4套共計43冊主干教材,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同時,為柬埔寨、泰國、緬甸、菲律賓、澳大利亞及中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組織編寫了8套共計280冊“本土化”教材。

相關統計顯示,3年來,中國累計向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文學校提供了1300萬冊各類華文教材,基本做到有求必應,及時足額供應。

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推動華文教育轉型升級,中國國務院僑辦自2014年起傾力打造涵蓋施教、教材、培訓、幫扶、支撐、體驗等多方面的華文教育“六大體系”,全力推動海外華文教育朝標準化、專業化、正規化方向發展。
2017年2月7日,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率團在馬尼拉連續走訪菲律賓僑中學院和菲律賓中正學院,向這兩所知名華文學校頒發“海外華文教育示範學校”資助金。圖為裘援平看望菲律賓中正學院幼稚園的學童。 (圖片來源:中新社資料圖)

中國政府重視華文教育,並著力推進其發展,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逐步提高、“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海外華文教育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史料記載,海外華文教育發端於1729年印尼華人郭郡觀創辦的“明誠書院”。 300多年間,華文教育既經歷過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曾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現而今,華文教育已發展為在海外植根最深、覆蓋最廣、最為有效的中華語言文化教育形式,約兩萬所華校散佈世界各地。

隨著中國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漢語逐漸成為“熱門”,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漢語採取接納、推廣政策,發展華文教育的外部環境日益寬鬆。在此背景之下,海外華文教育也逐步走出唐人街,和所在國主流教育體系融合。

中國官方亦積極拓展同外國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交流合作。據了解,中國國務院僑辦已先後與加拿大、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厄瓜多爾等國家和地區教育部門簽訂了各類華文教育合作協議,為華文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我們鼓勵華校爭取當地政府支持,進入各國國民教育體系,在當地優質學校開設中文班,讓更多華裔新生代乃至外國孩子願意並能夠學習中文。”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曾這樣表示。

“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也令許多國家華文教育迅速升溫。以東南亞國家為例,華文教育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層級也更高。馬來西亞政府最近宣布,將增建10所華人小學。馬來西亞國家教育理事會的一份調查報告則指出,華校在未來10年內將會成為主流學校。

華文教育在美國經歷了一百餘年的發展後,近年來蓬勃發展,形勢向好。

從華文學校來看,美國華文學校的發展與華人移民歷史及華人社區在美國的發展戚戚相關。

美國華文學校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第一所華文學校成立於1884舊金山的唐人街,20世紀初,美國幾個較大的唐人街,如舊金山、紐約、芝加哥等,均設有較正規的華文學校。

與其他少數族裔(如愛爾蘭、日本、猶太)一樣,當時華人後代被排擠在公立學校之外,也無法進入主流的就業市場。他們的教育、成長和就業僅限於華人社區中,即唐人街。華人學校成為華人後代接受教育的唯一渠道,學校裡主要教授中文和基本的生存技能。

二戰後到60年代,伴隨著民權運動和種族隔離的廢除,華人後代進入公立學校與白人和其他族裔孩子一同受教育,學習英語,接受美國主流文化,期望將來走出唐人街,實現向美國社會的上層流動。這一時期美國華人渴望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迫於同化的壓力大多放棄了華文教育,華文學校一度衰落。在“熔爐論”和“美國化”的浪潮中,美國教育者和華人自身都質疑華文教育的必要性和中文的實用價值。

70年代以後,隨著美國移民政策的寬鬆,從亞洲來的華人新移民大量湧入,繁榮了唐人街的華人商舖,擴展了華人社區的範圍。並且在本國受過良好教育的新移民堅信母語的價值和中國文化的重要性,認為向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第二代華人傳遞母語是華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學者移民和專業技術移民以他們的知識背景和社會資本促成了華文學校在美國各地紛紛設立,不僅局限於唐人街社區,也遍布於大學城、郊區和城市周圍的衛星城,成為華人社區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擔當著海外華人文化延續的重任。

據美國中文學校聯合會統計,1995年美國共有各類華文學校634所,82675名學生,5540名教師。之後10年隨著中國越來越多的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更多的華文學校在美國各大華人聚居區湧起,反映了美國華人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重視和需求。 2005年就讀人數估算在10000人左右。 2006年,據美國中文學校聯合會統計,中國大陸華人在美國舉辦的華文學校共300所,計60000名學生 。這些華文學校主要是由華人移民和在海外工作、學習的華僑家長自發創辦的非盈利組織,目的是為華人後代兒童(涵蓋K-12年級的兒童,5-17歲),在僑居國創造華文的語言環境,使他們保持漢語和中國文化。

除了華文學校,提供華文教育的主要機構是孔子學院,是中外合作辦學的重要官方教育機構。

根據中國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介紹,截至2015年年底,全世界有500所孔子學院和1000個孔子學堂,註冊學院總數190萬人。美國是世界上擁有孔子學院最多的國家。 2004年,第一家孔子學院落地馬里蘭州。現在全美有109所孔子學院和348個孔子課堂,約40萬學生在學漢語。

“漢辦就像超市或者自助餐廳,我們提供食材,他們想吃什麼、怎麼吃、幾點吃,都是自己的選擇。”許琳說,現在的孔子學院都是各州自己創造出來的,教學方法、模式、內容都是各州自己選擇。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2013年開設了全球首個以飲食為主題的孔子學院。學院力推中國美食、茶、酒三張文化名片:開設中華點心工作坊,教授點心製作;開設關於中華飲食文明的微型講座。每一次,點心工作坊一在網上開放報名,24小時以內必定爆滿。

全美109所孔子學院中,西肯塔基大學的孔子學院是兩所示範孔院之一。其中最知名的項目之一是“中國文化體驗車”,由房車改裝,裡面配有中國樂器、茶道、書法、中醫以及傳統服飾等。過去三年,這輛“中國文化體驗車”,走過200多個地方,向3萬多美國當地民眾傳播了中國文化。

此外,在美國,提供漢語教學的,還有公立學校、政府機構、網絡學院等。

美國各界亦積極推動漢語(華文)教學的發展。 2003年,美國大學理事會將漢語列為新通過的四種AP(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課程之一,標誌著漢語走入美國的主流課堂。 2010年,美國俄勒岡州通過議會立法推動漢語教學進入中小學課堂。美國一些公立學校還將中文列為必修課。

如今,另外一種全新的漢語教學、辦學模式正在美國興起。聖地亞哥巴納德亞太語言學院是一所位於加州聖地亞哥市聯合學區的公立小學。 2008年由於新生入學率不足,考試成績低迷,學校瀕臨關閉。通過與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孔子學院的合作及社區支持,開展沉浸式中文教學,這所當地學校重獲新生,學生人數由2008年的145人增長到2014年的460人。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国泰银行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銀泰珠寶葉俊麟會計師華興保險
寶爾博物館鄭博仁律師事務所凱悅大酒樓美國奧淇國際金融美芝秀權威保險方孝伟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