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6分鐘演講 紐約居民為交通系統出謀獻策
發佈時間:2017年12月17日 01:25 來源:蘋果日報 评论:0條 點擊:4072次

交通運輸工具及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紐約市舉辦第二屆「TransitSlam」比賽,參賽者只能用6分鐘時間演講,為改善市內交通出謀獻策;有人提議把高速公路改為鐵路,也有人提議重新設計地鐵車站,比賽最後由17歲高中生奪冠。主辦單位指,政府制定交通政策時,時常忽略市民意見,比賽反映居民對改善市內交通有無限創意。
由紐約交通運輸政策智庫組織「TransitCenter」舉辦的「TransitSlam」比賽,今年踏入第二屆。參加者透過20張投影片、每張投影片講解不超過18秒情況下,把改善大眾交通運輸的想法及建議,向觀眾作6分鐘演講。比賽最終由17歲高中生Uday Schultz奪冠,他提議拆除紐約市地鐵路軌上殘舊計時器(timer),由電腦控制列車區間,減少延誤及提高效率,場內觀眾無不歡呼鼓掌。
Uday向《蘋果》表示,他自小對地鐵系統充滿興趣,連暑期實習也在營運紐約市地鐵的大都會運輸署(MTA)渡過,「我當然希望紐約市擁有如香港般高效的地鐵系統,但這不可能;我們可以看清楚自己處境,用簡單知識去改變它、挑戰它」,賽前向著朋友採排了15次的Uday說,對於MTA不願聆聽市民意見,他感到懊惱,「這是一個大問題,他們只會在封閉的空間內思考,真心希望他們會參考」。
除紐約市民外,今年活動還吸引了底特律、阿拉斯加,甚至香港參賽者。來自香港的建築師陳栩縈,提出透過3D地圖,善用地鐵車站空間,她把香港、日本等亞洲國家車站設計,帶到紐約分享,「車站不只是坐車的地方,有人在唱歌,有人在跳舞,甚至用作求婚」,她最終贏得比賽第三名。
主辦單位TransitCenter全國網絡協調主管Kirk Hovenkotter透露,8名參加者在全國40多份報名中,脫穎而出,除了演講內容外,講者是否足夠幽默帶動觀眾參與,也是參賽要求之一,「城市不應只有Uber或其他共享汽車,由市民自發提出意見,向當局施壓改善大眾交通工具十分重要」。(鄭柏齡/紐約報導)

8支參加隊伍來自全美各地,為交通政策出謀獻策。鄭柏齡攝
比賽由17歲高中生Uday贏出,他提議拆除地鐵路軌上的計時器。鄭柏齡攝
香港建築師陳栩縈(中),提出透過3D地圖,善用地鐵車站空間。鄭柏齡攝
陳栩縈把香港車站作為例子,向紐約居民分享。鄭柏齡攝
TransitCenter全國網絡協調主管Kirk Hovenkotter說,市民向政府施壓改善交通政策十分重要。鄭柏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