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重污染天氣高發主因:污染物排放強度大
“大量的觀測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氣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積累加上外地傳輸導致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20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對PM2.5污染的貢獻約為70%左右。冬季采暖期間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強度大,是重污染天氣高發的根本原因,一旦氣象條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抗霾主要靠風?天幫忙還需人努力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書肖對記者解釋说,污染的産生不是一時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難一蹴而就。京津冀區域正處在工業化和后工業化過程疊加的時期,燃煤、工業、機動車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處於高位,大氣污染防治任務還很艱巨。目前京津冀區域的污染治理處於第二階段,即污染的發生發展受自然邊界條件的影響顯著,比如風速、濕度等氣象條件的影響。特別是在冬季采暖期間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的情況下,這個表現就更加突出,一旦氣象條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治理霧霾需多管齊下
根據北京市大氣PM2.5污染源解析結果,在PM2.5的本地污染源貢獻中,機動車排放占比為31.1%,燃煤占22.4%,工業生産占18.1%,揚塵占14.3%。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程水源對記者表示,在本地污染源中,機動車排放占比最高,因此北京市重點控制機動車污染十分必要。但北京市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還實施了很多其它重要措施,包括大力壓減燃煤、民用散煤清潔化、燃煤小鍋爐和“散小亂污”企業的淘汰治理、建築施工揚塵管控等。
專家表示,針對大氣PM2.5污染治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省市,持續推進散煤清潔化替代、燃煤小鍋爐“清零”工程、“散小亂污”企業關停淘汰任務、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等措施,減少燃煤特別是冬季散煤使用量,提高工業企業治污效率,降低燃煤、工業、機動車和居民生活的污染物排放。(完)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