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對華關稅?美國自行車製造商先不干了
發佈時間:2017年08月20日 11:29 來源:僑報網 评论:0條 點擊:3853次
【僑報網綜合訊】就在中國人人都騎共享單車的時候,曾經把自行車丟一旁的美國人,又開始想重新握住自行車的把手了。
8月18日,中國的無樁共享單車公司ofo宣布進軍北美,西雅圖成為其首個官方合作城市。這是美國當地主管部門首次給中國共享單車企業發放運營許可。 8月1000輛自行車將出現在西雅圖的街道和人行道上,9月後隨著單車數量的增加,共享單車將遍及全市。
在此之前,總部位於北京的共享單車初創公司小藍單車(Bluegogo)已在美國進行試運營,目前正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試水,向該市投放了200輛標誌性的藍色自行車。
共享單車正像當初席捲中國一樣,湧向美國市場。不過,美國的共享單車公司不打算放棄抵抗。
車身印有贊助商公共自行車Pronto項目車輛。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Limebike 公司在西雅圖投放的共享單車同時提供頭盔。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在ofo登陸前,Spin和Limebike兩家加州的美國本土無樁共享單車企業,在上個月獲得西雅圖交通部門的許可,各自迫不及待將早準備好的500輛共享單車放到市中心的路邊。
相比中國城市最多超過100萬輛的規模,1000輛確實少得可憐。不過,西雅圖的確是歐美城市中第一個制定共享單車具體管理辦法的,很可能成為歐美甚至世界很多城市的範本。
未來,“七彩共享單車之戰”的戲碼也會很快在美國上演。
不過,美國人的雄心不僅限於此,事實上他們的目標直指行業源頭:
美國商人們想要復興美國的自行車製造業,而這一想法正好契合了總統特朗普的貿易理念——把製造工作崗位帶回美國。
自從上世紀50年代起,中國就以“自行車王國”著稱,飛鴿、永久和鳳凰牌自行車更是幾代國人的經典回憶。但是在美國,直到20世紀80年代之前,美國自行車製造業達到史上最繁榮的時期,年產量達1500多萬輛。
但到了8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就開始展現出“Made In China”的鋒芒。大量廉價的自行車湧向歐洲和美國兩大市場。而與歐洲徵收高關稅的抵制政策不同的是,美國對這些價格低廉的商品毫無抵抗力。許多自行車製造商甚至支持不徵收關稅,並且把自行車的生產線直接轉移到了海外。此後,美國本土的自行車製造業“一落千丈”。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2016年中國自行車總產量為8518.3萬輛。彭博社估算,這其中有大約1800萬輛出口到美國。 1998年,美國87%的自行車是進口的;到了2000年,這項比例攀升至98%。
所以我們幾乎可以這樣說,美國的自行車製造業死了。
現在,為了扳回一點貿易逆差,美國人也開始琢磨起了自己生產自行車。
三代人投身自行車行業的美國阿諾德·卡姆勒家族,從1991年起,就關停了在美國的工廠,轉型成為單純的代理經銷商,在美國銷售從中國進口的自行車。
肯特重新開張的曼寧市工廠。圖片來源:彭博社
但據彭博社8月17日報導,卡姆勒家族旗下的肯特集團在南卡州曼寧市重新開設工廠,生產“美國製造”的自行車。
今年,卡姆勒旗下的Kent公司投入1000萬美元,位於南加州曼寧新工廠的大約130名工人,將組裝35萬輛行車。
而Kent願意造自行車是因為他們有一個現成的大客戶——沃爾瑪。據悉,沃爾瑪想要把出售國產自行車作為該公司承諾在2023年之前購買價值2500億美元本國製造、組裝或種植的產品的承諾的一部分。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目前,Kent公司的自行車工廠是在賠錢造車。
為什麼呢?有投資,有市場,還被政策鼓勵,咋還賠錢了呢?
說起原因,還是要說回到總統特朗普振興美國製造業的夢想。
卡姆勒想要每年製造100萬輛自行車,並自行生產車架和前叉,這意味著更多的自動化和勞動力投資。他將從進口商手裡搶生意,但是他必須先把自己的成本拉低。
但是問題就在,成本拉不低!
原來經過中國自行車二十多年的衝擊,除了幾個產量極小的高端品牌以外,美國本土基本喪失了量產自行車的能力。 Kent公司的40多個零部件都是從亞洲進口的,美國本土廠家竟沒有能力滿足供應任何一個零件。
肯特集團CEO阿諾德·卡姆勒。圖片來源:肯特集團官網
即使算上高額的海運費用和倉庫保管開支,從中國等國家進口的自行車零件依然比美國本土貨便宜太多。
因此,當聽說特朗普近日發出“貿易戰”威脅,要對中國和墨西哥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美國的自行車生產業界對此十分緊張。
肯特集團CEO阿諾德·卡姆勒說:“我的競爭對手都當著我的面恭賀我的工廠開張,但我知道他們在心裡已經呵呵地笑開了,就等著看我的笑話。”
“我反對任何形式的關稅壁壘。美國政府對美國製造業的幫助應該落到實處,對華提高關稅最終會傷害到美國的製造業公司。”
他們180度大轉彎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的自行車行業已對中國產生了高度依賴,高關稅最終的受害者還是美國人自己。
智研諮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自行車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戰略諮詢報告》顯示,中國的自行車生產能力近年來一直穩定維持在8000萬輛以上的水平。
看來,想要擺脫對中國自行車的依賴,美國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