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7-11卡通圖(網絡照片)
中新社雅加達7月3日電 (記者 林永傳)3日是今年印尼開齋節長假後上班的第一天。剛回鄉度完假回來、在首都雅加達鬧市區做家政服務的Waxili依習慣早早地來到位於Thamrin City一樓的7-Eleven便利店,準備為雇主一家人買早餐。
讓Waxili驚訝的是,平日里感覺顧客還蠻多的這家便利店竟關門歇業了。店門上貼著“停業”提示,落地玻璃門的內側糊上白色紙皮,看不到店裡的情形。
事實上,就在十幾天前開齋節放假時,印尼現代國際集團(PT ModernI nternasional)已宣布將於6月30日關閉旗下分佈於印尼各地的120家“7-Eleven”門店。
消息一出,便在印尼商界及消費者中引起不大不小的震憾。
作為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之一,“7-Eleven”驕人的經營成績已成為很多經濟專家的研究對象。
上世紀20年代創辦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這家便利店,因其營業時間從早7點到晚11點,故取名“7-Eleven”;從1971年開始,改為24小時營業,受到許多國家消費者的鍾愛。如今,“7-Eleven”在20多個國家擁有2.1萬家左右的連鎖店。
“7-Eleven”以特許經營的方式於2008年進入印尼,並迅速擴張,短短幾年時間,數百家門店遍及印尼各地。
提供現食的食品,有供顧客閒聊、喝咖啡甚至吸煙的桌椅,這些有別於其他現代零售店的做法,被視為“7-Eleven”的成功秘訣之一,因為它吸引了大量的年輕消費者,為他們提供了聊天、交際的場所。
然而,就是這麼一家廣受歡迎的便利店,在印尼卻遭遇了“滑鐵盧”。
作為該品牌印尼特許經營商的現代國際集團,在2016年底就開始陸續關閉印尼的門店,彼時距離第一家“7-Eleven”在印尼開業僅8年時間。
事實上,從2013年開始,現代國際的業務便開始下滑。 2013年,其淨利潤為492億印尼盾;2014年為403億印尼盾;2015年虧損584.2億印尼盾;2016年虧損額達6364.8億印尼盾。
“7-Eleven”敗走印尼引起了此間經濟學家和市場觀察家的高度關注,並紛紛解讀和分析其原因,有的說是其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沒有產品區隔性和不正確的消費層定位;有的歸因於政府禁止便利商店銷售含酒精飲料而導致其營業額一落千丈,因為其在盈利高峰期單從啤酒銷售中賺取的盈利就佔了8%至12%,同時推高了點心和其他食品的銷量。
不管何種原因,近年來印尼公眾購買力下降的現像不容忽視。印尼飲食品企業家協會總主席Adhi介紹說,今年齋戒月和開齋節的飲食產品需求比去年銳減了10%,飲食品的零售都低於預期。 “許多超市都說有庫存堆積,而往年在開齋節前夕,許多商品都銷售一空”,Adhi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