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撰文| 李岩
特朗普,算是一名自帶頭條的總統。去年選舉戰中,他曾揚言退出《巴黎協定》。當地時間6月1日,他用行動表明了態度。
曾經不敢想象的承諾,在特朗普治下正在一個個兌現。而諷刺的是,這無一不是對他的前任奧巴馬執政遺産的埋葬。
3月28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正式要求環保局評估修改奧巴馬時代的旨在減少發電廠碳排放的《清潔電力計劃》,終結“煤炭戰爭”。
而經過推特上預告之后,華盛頓當地6月1日下午,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正式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從此,美國成為聯合國內唯三未加入該協定的國家,另外兩個是敘利亞和尼加拉瓜。
全球變暖這套说辭,特朗普不信
在特朗普正式宣佈之前,媒體就已經大肆預測他將推動退出《巴黎協定》,只因他見了一個人。
白宮發言人斯派塞5月30日说,特朗普當天與氣候變化懷疑論者、美國環境保護局局長普魯伊特舉行會談,兩人會談內容包括特朗普即將做出的是否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
特朗普曾直言全球變暖其實是一個騙局,而這,也成為了他主張退出《巴黎協定》的一個“理論基礎”。
中國社科院美國政治研究室主任周琪接受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採訪時表示,特朗普作為一個保守派,秉承了共和黨人的傳統,比較務實。“美國當地也有一些政客、學者,列舉過許多數據來反對氣候變暖學说。特朗普和奧巴馬的理念不同,怎麼可能為一個他不信的理論去犧牲美國利益、增加成本呢。”
作為“騙局”理論的信徒,特朗普認為:首先,全球氣候變暖是為了讓美國製造業變得毫無競爭力而製造的一個“騙局”,沒有證據證明人類要對氣候變化負責;其次,《巴黎協定》不利於美國商業,會使“國外官僚控制美國的能源使用量”。
那麼《巴黎協定》到底規定了什麼,美國又要履行什麼責任?梳理相關報導,該協定的主要關注點有三:
第一,總目標是旨在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併爲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努力;
第二,締約各國以“自主貢獻”的方式提出減排目標,“國家自主貢獻”一旦提交,就將置於國際社會的共同監督之下;
第三,發達國家將承擔更多的義務,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支持資金。
不到一年前,奧巴馬即將卸任的時候,正式簽署該協定並作出承諾:2025年,美國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26%到28%。目前,美國的碳排放量全球第二,僅次於中國。
顯然,這個承諾在特朗普看來是荒謬的。
但周琪也告訴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雖然其宣稱退出的原因主要是理念不同,但不可否認這背后也有利益的角逐。作為保守的共和黨人,其一直被認為是石油、軍工等“硬派”傳統企業利益的“代言人”。
有分析稱,特朗普傾向於傳統化石能源,曾承諾放開能源産業管制,促進煤炭産業發展,並鼓勵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産量以創造就業機會。而就在特朗普勝選當天,主要煤炭生産商Peabody Energy的股價就暴漲49%以上。
16年前的歷史,如今重演
對於民主黨、共和黨之間的角力,大家應該不陌生。周琪對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表示,奧巴馬任上,其實一直試圖為企業設定一根碳排放的“紅線”,越線的企業需要向其他企業購買碳排放指標。但在他費盡周折在國會推動通過了備受非議的醫保改革后,民主黨席位不再占優,奧巴馬再無資本推動他中意的“紅線”。
熟悉美國政治的讀者一定會覺得這一幕似曾相識,特朗普現在做的,堪稱小布什的翻版。
同樣着眼於環境和減排的《京都議定書》於1997年在日本京都簽署,美國在次年派出代表簽字,1998年,執掌白宮的是來自民主黨的柯林頓。同樣由於遭到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極力反對,柯林頓政府並未將《京都議定書》提交國會批准。三年后,共和黨的小布什上台后,很快宣佈退出《京都議定書》。
這個劇情,眼看即將重演。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要想退出《巴黎協定》,可推演出三種可能的途徑:
第一種,程序性退出。根據《巴黎協定》第28條的規定,在協定生效三年后,締約方纔可以申請退出,並且任何此種退出應自保存人收到退出通知之日起一年期滿時生效,或在退出通知中所述明的更后日期生效。因此,盡管存在退出機制,特朗普也至少需要四年時間才能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第二種,實際退出。由於共和黨在美國國會佔據多數席位,《巴黎協定》是奧巴馬使用行政命令通過的,未經國會。而美國有“國內法優於國際法”的原則,如果特朗普在任內通過與《巴黎協定》相衝突的國內法或者直接簽署退出的總統行政命令,那麼根據上述原則,美國就無需履行《巴黎協定》的義務,也就在實質上實現退出該協議;
第三種,強制性退出。這種退出方式的最大特點是快速,但是帶來的震動效應也較大,即直接退出1992年簽訂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退出這個公約只需要1年時間。退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后,也就不需要遵守作為從屬條例的《巴黎協定》。
評論認為,鑒於特朗普剛剛當選美國總統,應該不會輕易採取冒進的行動直接退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應該會採取第二種方式。“這種方式之下,特朗普同樣需要面對國會中兩黨勢力角逐的情況。”周琪说。
國內外均有反對,余波未了
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的言行,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说歐洲各國領導人集體哀嘆,就是美國國內的反對聲也層出不窮。
2016年4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克裏簽署巴黎協定
美國商業精英、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表示,他將退出總統諮詢委員會。美國當地包括洛杉磯、紐約等60個城市市長集體“打臉”總統,表示將繼續恪守《巴黎協定》。批評和質疑,想必特朗普已經習慣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才是這個保守派所關心的。
截至當地時間6月1日收盤,道瓊斯、標普、納斯達克,美國三大股指再一次集體創出收盤新高。美股走強的原因,有分析稱和其5月就業人數新增25.3萬不無關係。此外,製造業也有趨暖跡象,美國5月Markit製造業PMI終值為52.7,高於預期的52.5。
雖然各方均表示失望,但也有評論認為美國目前碳排放量占全世界18%左右,其單方面退出對全球減排趨勢起不到決定性影響。但美國退出埋下的“種子”,或許更讓人憂心,因為他給別的國家“開創先河”。
先看印度,印度雖然已於去年10月初批准了《巴黎協定》,但批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美兩國相繼批准所帶來的壓力。印度一直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程度持不同看法,認為發展經濟與消滅貧窮比應對氣候變化更為重要。
再看日本,日本大地震后,關於核電是否安全的討論一直是這個能源匱乏國家的熱門話題。在新能源應用不明朗的情況下,如果美國率先提出退出《巴黎協定》,對美國亦步亦趨的日本有可能也會消極應對《巴黎協定》。
中美要想避免諸如總統換屆等不確定因素對於兩國關係的影響,就需要在中美之間找到一個利益相符、長期合作的領域,專家認為環保減排首當其沖。周琪認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中美之間這個很好的合作點無疑將受到極大削弱。
中方作為一個負責的大國,對減排的立場堅定。
華春瑩在6月1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挑戰,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無論其他國家的立場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中國都將認真履行《巴黎協定》。
6月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華春瑩再度表示,中方密切關注美國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問題。“我們認為,《巴黎協定》凝聚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廣泛的共識,各方應共同珍惜和維護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