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一
7月25日凌晨,朝鮮在江原道元山附近試射了兩枚“新型導彈”。與今年5月的試射不同,此次試射,朝鮮卻高調的公開“表態”:自己射的就是導彈!
據朝中社報道稱,金委員長親臨現場,指導了這次導彈試射。而發射導彈的目的在於“震懾購買F-35戰鬥機等先進武器的韓國軍國主義分子”。
儘管朝鮮方面並未正式公佈試射導彈的型號,但卻聲稱這是一種“高超聲速彈道導彈”。外界推測,本次試射的導彈極有可能就是在2018年2月在閱兵上首次亮相的“火星”-11(北約代號KN-23)短程彈道導彈的最新改進型。
“火星”-11短程彈道導彈是朝鮮最新型的短程彈道導彈,因爲造型與俄羅斯“伊斯坎德爾”M短程彈道導彈極爲相似,因此外界普遍懷疑“火星”-11從俄羅斯獲取了相關技術。
“伊斯坎德爾”M短程彈道導彈是俄軍裝備的最先進的短程彈道導彈,被俄羅斯稱作“不可能攔截的導彈”。“伊斯坎德爾”M被俄軍用於取代老式的“圓點”U短程彈道導彈。由於受到了中導條約的限制,俄方宣稱“伊斯坎德爾”M的射程只有480千米,低於條約限制的500千米。
但事實上,由於俄軍將“伊斯坎德爾”M部署在了加裏寧格勒州(原德國柯尼斯堡)地區,480千米的射程已經幾乎可以覆蓋波蘭、拉脫維亞與立陶宛全境,愛沙尼亞部分地區,德國首都柏林和瑞典首都哥本哈根。
而除了彈道導彈之外,“伊斯坎德爾”系統也能夠發射9M728和9M729巡航導彈。雖然威力比不上彈道導彈,但外界普遍認爲,“伊斯坎德爾”發射巡航導彈的射程超過了2000千米,已經可以覆蓋歐洲大部分地區。
西方國家懼怕“伊斯坎德爾”,美國不斷以此爲由向俄羅斯施壓,要求俄方銷燬這種導彈。但俄方卻拒不承認“伊斯坎德爾”違反了中導條約。最終雙方不歡而散,以美國暫時“退約”告一段落。
而朝鮮本次實驗的短程彈道導彈雖然在綜合性能上可能不如“伊斯坎德爾”,但由於朝鮮不受中導條約約束,在射程上可能比“伊斯坎德爾”遠得多。本次試射中,其中一枚導彈飛行了690千米。這一距離已經可以覆蓋韓國全境甚至日本本土。
而更具威脅的是,如果“火星”-11繼承了“伊斯坎德爾”的高機動變軌能力,那麼無論是“薩德”、“標準”3還是“愛國者”,都很難有效攔截這種導彈。
雖然“薩德”和“標準”導彈的性能突出,但只適合攔截高度50千米以上的目標。本次試射中朝鮮導彈的射高也約爲50千米,正好在“薩德”的有效範圍之外。而俄方宣稱“伊斯坎德爾”的彈頭能夠以20~30G的過載進行機動,“任何防空系統都無法防禦”。如果“火星”-11也具備相似的能力,那麼這種導彈無疑會對韓國造成巨大威脅。
根據《韓國時報》報道,朝鮮試射的導彈能夠在迅速爬升後,降低高度進行水平飛行。隨後再次迅速爬升到目標上方,並以6倍音速對目標進行打擊。這種“M”型彈道幾乎與“伊斯坎德爾”完全相同。而韓軍也坦言,韓美裝備的防空系統都難以攔截這種新型導彈。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日韓面對朝鮮如此咄咄逼人的“威脅”,卻保持了相當程度的剋制。雖然韓方於25日試射後對朝鮮進行了譴責,但卻在26日改口稱“不會對此發表立場”。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表示“朝鮮試射的導彈不會對日本造成影響”。
而美方的反應更是“驚人”:川普在接受採訪時竟然表示,朝鮮試射的只是“小導彈”,並不是遠程導彈,“很多國家都這麼做”。朝鮮此次試射導彈沒有違反相關協議,也不會對美韓造成威脅。
但很顯然,從西方國家對待“伊斯坎德爾”的態度就可以看出,“火星”-11遠不是川普聲稱的“沒有威脅”。美方此番表態,顯然只是不想使半島局勢進一步升級。儘管朝中社在報道中譴責了韓國方面,卻並沒有提及美國。顯然雙方都不願鬧得不可收拾。
隨着美韓聯合軍演舉辦在即,本次試射導彈極有可能是朝鮮對此作出的“表態”。既然無法阻止美韓聯合軍演,那麼只能“秀肌肉”了。但爲了不破壞美朝談判,朝鮮沒有試射遠程導彈,也沒有針對美國“指名道姓”的譴責。同時也可以爲不久後的美朝談判進行“加碼”,換取更多的利益。(作者署名:局座召忠)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