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美新社! 請登錄 註冊

美新社

陳玲華廣告

首页 > 熱門話題 > 熱門話題

蘋果現在為何不惜“與全世界為敵”?

發佈時間:2017年06月25日 07:32 來源:中國經營報 评论:0條 點擊:2653次
原標題:核心目標“賺錢至上”,持續下滑態勢已無法遏制?

  蘋果:帝國斜陽?

  李正豪

  從強制收取打賞抽成30%,再到下架App應用,蘋果一次次將自己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2017年5月至今,蘋果股價已從156.65美元的峰值降至145美元左右,市值損失580億美元。在美國最佳CEO評選中,庫克的排名也從2016年的第8位暴跌至2017年的第53位。

  而在六年前的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在蘋果公司董事會上通過一封只有8句話內容的信件,建議蒂姆·庫克接替他擔任蘋果CEO,並在信件中樂觀展望:“我相信,蘋果最燦爛、最有創造力的日子還在前方。”

  當時,因為癌細胞全身擴散,喬布斯已經時日不多。但據沃爾特·艾薩克森在《史蒂夫·喬布斯傳》一書中披露,喬布斯當時仍有很多想法和項目希望實施,包括“顛覆教科書産業”,包括“發明一種非常簡單易用的一體化電視機”。

  在喬布斯離世之前,蘋果已於2011年8月10日超越埃克森美孚,成為全世界市值第一大的上市公司。在庫克治下,蘋果市值在2017年5月已攻克8000億美元關口,將其他公司遠遠甩在身后。特別是蘋果的現金儲備超過2500億美元,可以说是富可敵國。

  但庫克在驅動産品創新上顯然與喬布斯無法相提並論。《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現,盡管在不久前的2017年開發者大會上,蘋果也發布了包括智能音箱在內的一大堆新産品,Apple TV在此前也更新到第四代,但在iPhone之后,蘋果再也沒有出過激動人心的産品了。

  在生態鏈控制上,庫克卻展現出驚人智慧。這不僅包括2016年下半年延宕至今的對上游供應鏈的壓價,也包括2017年以來愈演愈烈的對下游開發者的壓榨。

 受非議的“開源節流”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傳世的公司,這家公司裏的人動力十足地創造偉大的産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史蒂夫·喬布斯傳》一書在談到喬布斯的遺産時提到他的原話:“當然,能賺錢很棒,因為那樣你才能製造偉大的産品。但是動力來自産品,而不是利潤。”

  因為喬布斯的存在,産品經理成為一個褒義詞。比如,産品經理思維被視為小米早期最大的底氣之一。開發出微信的張小龍,也被視為一流的産品經理。不過,最近幾年,蘋果在産品創新上的乏善可陳,根本沒有辦法讓人將庫克和産品經理等同起來。蘋果正在逐漸失去産品驅動的基因,取而代之的是賺錢至上的思維。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數據分析平台ASO 100上看到,從2017年6月13日至21日,App Store在中國區下架了4.3萬個應用,當然,App Store同期在美國也下架了大約2.7萬個應用。6月15日一天,App Store在中國區下架2.2萬個應用;在美國下架1.8萬個應用。

  蘋果為什麼這麼做?因為6月1日蘋果向全球開發者發出通知:禁止App Store當中的所有應用程序使用“熱更新”。所謂“熱更新”,是指應用程序不通過App Store軟件版本更新審核,直接在應用程序內自行下載軟件更新數據。

  與此同時,蘋果還規定,“應用程序可以使用應用內購貨幣來幫助用戶在應用中‘打賞’數字內容提供商”。通過這項政策,蘋果開始對各類App“打賞”功能獲得的游戲內貨幣、游戲關卡、優質內容的訪問權限或解鎖完整版的權限等收取30%的手續費。目前,很多App已向蘋果妥協。6月23日,蘋果官方否認了“熱更新”遭封殺的傳聞,明確指出App Store會評估並移除不能在App Store上發揮作用、年代久遠或是不符合審核規定的App,目前全球範圍內被移除的App超過10萬個。但並未回應“打賞”分成一事。

  “平台永遠是莊家,在人家的平台上,肯定要按照人家的規則來,至於規則合理不合理,很難说清楚。”國內一家中型網游開發商的負責人如是说。實際上,App Store與應用開發者3:7分成的規則一直存在,為何今年的新政策特別引人關注?因為“打賞”算不算在App Store上內購,以及通過“熱更新”的方式繞開App Store軟件版本更新審核的行為,蘋果此前並沒有明確的界定。現在做出界定了,一大群人特別是一大群中國人受影響,因此備受關注。

  蘋果此舉當然是為了提高營業收入。不久之前,蘋果宣佈App Store從2008年上線至今,為應用開發者帶來700億美元收入。按照三七分成的原則,開發者得到700億美元,蘋果就會得到300億美元的收入。顯然,蘋果希望擴大分成範圍,增加通過App Store獲取收入的規模。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蘋果這樣做“可以理解為,蘋果硬件收入下滑,更多想發揮渠道作用,是利潤就不想放棄,但這部分新增收入也撐不起下滑的硬件”。

  如果说對下游開發者的加強控制是在“開源”,那麼,蘋果對上游供應商的加強控制則是在“節流”。

  時至今日,蘋果與智能手機晶片供應商——高通的官司,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進行。高通6月22日還回擊蘋果稱:“沒有我們的技術iPhone甚至都搞不出來。”也正是因為與高通的官司,已經有美國媒體報導稱,即將推出的iPhone新手機,調製解調器的下載速度可能比部分競爭對手慢。這甚至影響到蘋果近期的股價。

  蘋果為什麼不惜犧牲新手機的性能,也要與高通糾纏?從表面上看,是因為蘋果在挑戰高通的商業模式,其實是蘋果為了保持自己的高利潤率,開始控制成本了。大量公開報導顯示,蘋果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向上游供應鏈持續壓價,幅度在20%以上,但也遭到富士康等供應商的抵制。

  蘋果一方面開始向包括高通、富士康以及大中華地區的廣大元器件廠商壓價以“節流”,另一方面將更多下游開發者納入App Store“三七分成”的範疇以“開源”,核心目標就是“賺錢至上”。只不過,傳統意義上的開源節流是靠自己,而蘋果的開源節流是跑到別人的后院“虎口拔牙”,所以備受爭議。

 下滑通道已經打開

  蘋果為何在現階段不惜“與全世界為敵”?

  記者梳理髮現,2016財年第二財季(截至2016年3月26日),蘋果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3%和22.5%,是2003年以后第一次出現“雙降”;特別是主力産品iPhone、iPad、Mac銷量分別同比下滑16%、19%和12%,為蘋果全面拉響警報。受此影響,蘋果股價曾單日大跌8%。

  此后,蘋果營收和凈利潤在2016財年第三財季繼續分別同比下降15%和27%,在2016財年第四財季再次分別同比下降9%和19%。到2017財年第一財季,蘋果營收同比增長3%、但凈利潤仍然同比下滑3%;2017財年第二財季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6%和4.9%。

  如果從産品層面看,蘋果自2016年以來頽勢未改。iPhone銷量在過去四個財季分別同比增長-15%、-5%、5%、-1%;iPad銷量在過去四個財季分別同比增長-9%、-6%、-19%、-13%;Mac則為-11%、-14%、1%、4%。

  可以看到,在主營産品銷售不振的態勢下,蘋果就是依靠2016年下半年以來的“開源節流”政策,逐步控制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降”。

  按地區劃分來看,過去五個財季(從2016財年第二財季到2017財年第二財季),蘋果大中華區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滑26%、20%、30%、12%和14%;持續下滑的態勢似乎已經無法遏制。

  從這種意義上说,蘋果2017年以來“開源節流”的新政策,在中國市場上引起強烈的反彈情緒,是有依據的。據IDC數據,過去5個季度(從2016年Q1到2017年Q1),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從12.8%變為7.8%、7.1%、11.0%、9.2%。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一位分析師表示,“2017年蘋果前景仍然黯淡,在中國的表現很難再回到2015年時的全盛期。”

  “iPhone 8可能會成功,也可能不會成功,但是一款手機已經無力改變中國買家選購本土品牌的長期趨勢。”該分析師認為,華為、OPPO、vivo等本土手機廠商的迅速崛起,擠壓了蘋果在中國的生産空間,而蘋果在中國市場上的持續下滑,對其全球出貨量影響嚴重,綜合起來可以讓全球出貨量下降大約7%。

  其實,不僅在大中華區,在美洲、歐洲市場,蘋果也遇到類似的挑戰。數據顯示,在2016財年第二、三、四財季,蘋果在美洲的營收分別同比下降10%、11%、7%,到2017財年第一、二財季,才分別同比增長9%、11%,重回升勢。

  在歐洲,蘋果在2016財年第二、三財季營收同比下滑5%、7%,到2016財年第四財季和2017財年第一、二財季重回增長軌道,分別同比增長3%、3%、10%。

  急需重拾産品創新驅動

  蘋果在過去三四十年的成功,是一種端到端一體化的成功,是一種封閉商業生態的成功。對這一點,《史蒂夫·喬布斯傳》一書有過詳細的論述。沃爾特·艾薩克森記載了喬布斯的原話,“我們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我們是控制狂,這樣做是因為我們想創造偉大的産品。”因為端到端一體化,在喬布斯看來更有利於創造偉大的産品。

  《史蒂夫·喬布斯傳》記錄了喬布斯2011年5月與比爾·蓋茲的一次會面。蓋茲表示,“我曾經相信,那種開放的、橫向的模式會勝出。但你證明了一體化的、垂直的模式同樣可以很出色。在某種程度上,喬布斯和比爾·蓋茲整個職業生涯的對峙,就在於對數字世界理念的對立——硬件和軟件應該緊密整合,還是應該更加開放?

  沃爾特·艾薩克森認為,喬布斯和比爾·蓋茲“都是正確的”,因為“他們各自的模式都在個人電腦領域取得成功,Mac與多種使用Windows系統的機器同時存在,可能在移動設備領域也會如此。”不過,據沃爾特·艾薩克森記載,蓋茲事后補充了一條警告性的说明,“一體化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史蒂夫·喬布斯在掌舵。但那並不意味着它將在未來的多個回合中獲勝。”

  蘋果在離開喬布斯的日子裏的兩段發展史,似乎表明比爾·蓋茲的論斷是正確的。喬布斯第一次離開蘋果是1985年5月到1997年1月,第二次是2011年8月至今的永久離開。

  喬布斯第一次離開后,蘋果通過提高産品價格、擴大産品綫等策略,繼續保持着不錯的增長態勢。《史蒂夫·喬布斯傳》記載,在喬布斯第一次離開后,蘋果股價曾於1991年達到70美元的階段性高點,但到1996年因為蘋果虧損10億美元,股價迅速暴跌至14美元。蘋果的市場份額,也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最高點——16%,下降到1996年的4%。

  1997年1月開始復出的喬布斯,是如何力輓狂瀾的?《史蒂夫·喬布斯傳》記載,喬布斯首先是重組了蘋果的董事會和高管團隊,其次是砍掉了蘋果公司當時70%的産品綫,重新規劃蘋果的産品綫。

  1997年7月4日,喬布斯重新登上蘋果的舞台,他说,“這個地方出了什麼問題?”“是産品出了問題!”“産品出了什麼問題?”“産品糟透了!它們不再性感了!”

  一回到蘋果,喬布斯就把消滅兼容機作為首要目標,當1997年7月發布新版Mac作業系統時,喬布斯不允許兼容機製造商升級到新系統。喬布斯砍掉了包括伺服器業務在內的70%的産品綫,他拿出一個記號筆,在一個白板上画了一根橫線和一根豎綫,形成一個方形四格表,在上面寫下“消費級”和“專業級”,在下面寫上“台式”和“便攜”。喬布斯宣佈,蘋果的任務就是做出四個偉大的産品,每格一個。於是,蘋果在此后重回産品創新驅動的正軌,生産了iPod、iPad、iPhone等革命性的産品,每一個産品都革新了一個行業。

  對照2011年喬布斯辭世之后的蘋果,與1985~1997年之間的蘋果何其相似。

  蘋果通過壓榨生態鏈上下游的方式繼續賺大把的鈔票,繼續佔據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但除了Mac、iPad、iPod、iPhone之外,蘋果最近六年推出過什麼革新性的産品?在2017年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推出了TV OS、Mac OS、iOS、Watch OS四大軟件系統的更新版本,以及iMac Pro産品綫、iPad Pro産品綫、MacBook升級版産品綫和Siri智能音箱HomePod。其中哪一個是革命性的産品?這似乎與外界對蘋果的期望仍有一段距離。

  目前的蘋果,急需另一個喬布斯那樣的人物,重新在一塊白板上画下一個方形的四格表,為蘋果重新指明産品創新的方向。



發表評論 已有0 條評論

  • *用户名:
  • *我的態度:
  • *驗證碼:
    驗證碼
本周熱門點擊
国泰银行上海灘餐廳張青會計師事務所銀泰珠寶葉俊麟會計師華興保險方孝伟律师事务所
寶爾博物館鄭博仁律師事務所凱悅大酒樓美國奧淇國際金融CAMP CEOS AI Camp 康美芝秀權威保險

Copyright@since2016 chinesenewsusa.com All Rights Reserved